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業餘文化生活,法律法規沒有具體的規定。從法理上說,對於私人領域的事情,法律法規也的確不該作出強制性規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春光認為:城市裡各種娛樂場所和旅遊景點越建越漂亮,然而農民工卻很難享受到。他們生活在條件簡陋的工棚裡,基本上過著與世隔絕的“孤島式”生活。目前,農民工的勞動時間普遍過長,勞動強度普遍過大,幾乎沒有什麼業餘文化生活,應該多管齊下幫農民工走出“孤島”。他說:“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應該為農民工提供文化設施。比如,工地達到多大規模、有多少農民工,就要提供多少圖書報紙、建設多少文化設施等等。社團組織也要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組織開展豐富農民工業餘文化生活的活動。”
掙錢自己不敢花全為補貼家裡用
穿十幾元的衣服,吃三四元的飯菜,一週只吃一次肉,農民工在城裡很節儉
2005年7月18日晚上,北京市宣武區一工地的地攤旁,幾位農民工正和攤主討價還價。他們要買幾件無袖背心。經過一番計較,最終以10元3件的價格成交。
“說來有些不好意思。我出來打工好幾年了,穿的衣服大都是在地攤上買的。特別是夏天,我們穿的衣服都是價錢最便宜的。”來自河南的小張說。
隨後,小張為記者算了算他在城裡的消費賬。在工地上吃飯每天花8元左右,一個月下來需要250元左右。抽的煙多是一元多錢的便宜煙,一個月花費超不過50元。穿衣服一年超不過200元。一個月的消費在300元左右。“你看我身上的衣服,褲子15元,黃膠鞋10元,背心10元3件。城裡人講究的那些消費,我都不敢想。”
來自河北的楊秀琴和丈夫都四十多歲了,8年前夫妻二人來到北京市打工。丈夫杜建軍做體力活兒,楊秀琴在一家單位做清潔。
“日子過得艱難。”這是楊秀琴見到記者說的第一句話,“我每天早上不到6點就起床為全家煮飯。一天的米飯一次做好。早上吃鹹菜下飯,然後老公外出找活兒幹,主要做些體力活,一個月下來,有###百元的收入。我每天去做清潔,一個月下來,500多塊錢。兩人收入1300多元,但這些錢根本就不敢亂花。”
據楊秀琴介紹,每月300元的房租幾乎是他們主要的消費專案。除此之外,則是能省則省。
楊秀琴和丈夫每週吃一次肉。“不敢買精瘦肉,只敢吃5塊錢一斤的半肥半瘦的肉。一般情況下,每頓一個素菜,最多加一個鹹菜。米麵有一部分是從農村老家帶來的。”楊秀琴說,為節約時間和錢,她和丈夫還經常一天三頓吃同一樣菜,哪有過多的錢花在吃上。
供孩子上學,蓋新房,農民工收入的大頭補貼了家用
2005年7月19日上午,來自安徽的農民工老郭走進了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南街的三里河郵局。向工作人員要了一份匯款單,老郭工工整整地寫下了自己家的地址,往家匯了1000元錢。
“錢帶身上,一是不安全;二是花得太快。身上沒多少錢,花錢時就得掂量掂量了,可花可不花的錢就不花了。所以,把錢寄回家,就等於省下了。我們出來打工就是為了掙錢,多攢一元是一元。再說孩子秋天開學就得交錢。學費、書費,得用不少錢呢。”老郭說。
自從按月發工資後,老郭每月領到薪水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郵局匯款。老郭今年40歲,常年在外做建築工,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大的讀高中,小的讀初中。老郭月工資1300元,除去日常生活開支外,每年有近1萬元節餘。兩個孩子讀書,每年報名費要1000元,加上學雜費、生活費以及各種花銷,每年花在小孩身上的教育費用達3000多元。
讓農民工心裡更充實
不少農民工存在心理問題
今年的5月19日晚上,浙江省寧波市發生了一件讓人意外而又深感嘆息的事情。
在寧波打工的農民李某和兩個老鄉百無聊賴,便想出讓兩個未婚的老鄉“英雄救美”的主意:“我去搶過路女子的包,你們來追,把我抓住,這樣你們就可以認識美女了。”當晚10點多,3人來到新河路,李某衝上去搶一女子的包,待他跑了十多米後,兩個老鄉開始追。被搶的女子大聲呼救,路人紛紛出手。最終李某沒被老鄉抓住,卻被路人抓了。在派出所,警方對李某實行了治安拘留的處罰。
2004年2月22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太平區某工地打工的宋某在和4個工友喝酒時,工友問宋某,他出外打工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