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似是而非的問題,有助於強化某種失落已久的道德風尚,有助於銘寫某種空白多時的人格精神,有助於修復某種修身之殘夢、重鑄某種大寫的人之形象的話,那麼,則令人不勝欣慰。耐人尋味的是,作為一個職業媒體者,巖松先生的言辭卻並沒有流於枯燥乏味,相反,卻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其特點是:妙語連珠中每每折射著深刻的思辨,晦澀難解中又每每透露著如詩的旋律。因而,讀來不禁令人頓覺酣爽而淋漓盡致。
“一名負責任的新聞人本來就是一個生活在脖子以上的人,作家可以用下半身寫作,媒體人不會,媒體人只有脖子以上才有價值。”
——白巖松(第十四小節)
“如果改革的速度很快,但人的素質跟不上,改革就會被破壞;如果人的素質提高得很快,但是改革的速度跟不上,人就會被憋死!”
——白巖松(第五小節)
現場零距離1
一、遊走在玻璃房間與隔離牆之間的當代媒體
沉:通常,媒體最偉大之處,主要體現在其輿論監督這一效能上。雖然如此,但經常發生的情形卻是:輿論監督每每卻又嬗變成了監督輿論。這種現象似乎每天都在世界各地不斷重演著,包括英美。
那麼,怎樣才能克服重重阻礙而使媒體的輿論監督的效能發揮到最大化?輿論監督是不是越強、越有力,對一個民族與國家才是越有裨益的事情?
白:我非常同意你用的這個詞:即,輿論監督。
我也常說起,輿論監督是媒體的一大效能,而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形式。
在中國一直到現在,輿論監督還被許多人當作一個獨立存在的形式,這是我非常反感和反對的。一些人試圖去設立一個可以進行輿論監督的欄目,而其他的節目都不可以進行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