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徹底消滅,那麼,侵略者隨時就會伺機反撲,就會使中國一直處於嚴重威脅之中,因為中國的海空力量當時太有限了,真正對日本構成致命打擊的,無疑是美軍在太平洋上透過巨大的犧牲而給日本的航母聯合船隊、以及據守在每一個海島上的日軍的徹底摧毀,最後瓦解日本意志的,不外乎是由“B-29”重型轟炸機所投擲的凝固汽油彈將東京化為一片火海的、致使十萬人死亡和十多萬人燒傷的東京大轟炸,及兩顆原子彈的可怕效果(其實,在東京大轟炸中死亡的人數更多)——當然,這些做法也是慘絕人寰的。因而,美國在二戰中所做出的歷史性貢獻與巨大犧牲是不可磨滅的。緊接著,馬歇爾在調停國共兩黨分歧上,也的確做到了仁至義盡,表現出了極高的敬業精神。而在戰後重建上,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又使千瘡百孔的歐洲得以在一片廢墟中浴火重生。故而,如此的巨大犧牲與環球使命,絕對是功不可沒的,如此的角色也只有美國才有條件——豐盛的物資、精神境界與獻身犧牲——去擔當。然而,自“馬歇爾計劃”之後,美國的國際形象便不能再被國際所公認,其精神開始發生深刻逆轉,開始引起越來越大的爭議,它所扮演的一系列角色使得國際秩序更趨井然、更趨理性了呢?還是在客觀和現實中往往造成著事與願違的相反情形:即,使世界更加充滿危機甚至是恐怖氣氛了?沒有一方,就沒有另一方,沒有美國這一方,當然也就不存在一度曾愈演愈烈的冷戰。冷戰危機剛剛結束,但新的國際危機又接踵而至,那就是由美國所一手主導的全球化給世界所帶來的新的危機——雖然它完全可能寄寓的是一種國際性希望——它加劇了不平等現象,加劇了弱勢群體的悲慘境地與多元化文明的迅速蒸發,由是,它加劇了仇視情緒的蔓延,使得國際秩序日甚一日地處在新的巨大危機之中和嚴峻考驗之中。隨著這種危機的不斷加深,以致最終給美國造成了遠比60多年前所受到的第一次打擊更加嚴重得多的第二次打擊——“9·11”事件。
再者,美國的偉大之處,還表現在它的獨特的國際視野與國際思維上,應該說,美國的視野曾經一度無愧於一種“天下”之概念,它確實具有一種極其遠大的戰略眼光,較之中國文化語境中的“天下”一詞更多地不過是指太平洋西海岸的大陸而已的這種不夠開闊的理念,美國的“天下”概念,則的確是指世界各大洋、各大洲,是指大氣層以下的地球的所有部分,認為大氣層以內的環地球的所有部分,均在其關切範圍之內。故,美國的歷史人文概念始終在訴求著一種宏大敘述,而不僅是一種區域敘述,與此相適應,美國的歷史思維與前沿理論大都是一種交響樂式的,而我們則一直是一種單旋律式的與單線條性的。因而,理想中的美國式視野與美國式思維,當然應為世界所效仿。但是,問題在於:當美國高瞻遠矚的國際視野與極富思辨及交響色彩的“天下”思維,在服務於一種與美國所應扮演的歷史角色相適應的角色之時,當然會起到一種推波助瀾的巨大作用,比如在二戰前後的那段時期;然而,當這種賴以驕傲和頗值推崇的東西服務於與它所應扮演的歷史角色不相適應或恰恰相反的角色之時,便可能會生髮更多的不和諧色彩,甚至會給世界與美國自身釀成重大災難,比如,從世紀之交到現今就大概如此。
三、深入論述B (V)
V 滲透中國、遏制中國的今日美國對華政策
下面再集中講一講從世紀之交前後到當下在客觀事實上由當今美國所帶來的另一面:即給世界,尤其是中國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與負面作用,進而去洞窺其政策實質。
從美國在出臺於2002年的《核態勢評估報告》(將中國納入其潛在核打擊物件)、自2000年來歷次推出的《中國軍力報告》(不斷在誇大中國的軍力與中國的國防費用)、《考克斯報告》(無端指責中國竊取其核機密)、其即將部署太空的擬將中國納入其“關切”範圍的天基武器、經濟方面指責中國的商品出口威脅到了其本國就業而不斷施壓以使人民幣升值等等一幕幕表現,不難看出這樣一個規律:對中國表現出善意和笑顏時少,而滲透中國、遏制中國(百年前是參與瓜分中國)才是其對華政策的一貫的主旋律,尤其是21世紀伊始的主旋律。
那麼,多年來美國不斷加大在華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著與華的商貿往來與文化往來,又說明了什麼呢?這會不會與上述論點相矛盾呢?不,並不矛盾,這些表現更多地是為了其本國自身利益:一些加工業移至中國,是旨在賺取最大利潤,比如,由中國加工出口向美國的電腦,中國只能從每臺總利潤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