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焉是什麼意思,他的野心還沒死?
劉辯心生怒意,卻沒對楊修表露,反而關心起楊修的身體來。“你也是悟命之人,怎麼累成這樣?是不是又連續不眠不休,夜以繼日?”
楊修苦笑道:“關中剛剛穩定,那些郡吏惶惶不安,臣也不敢大用,只好自己辛苦一點了。”
劉辯咂了咂嘴,有些頭疼。他身邊的悟命之人不小,可是大多數都是武人,打仗沒問題,可是讓他們理政就不行了。現在政務都落在賈詡、楊修的身上,賈詡又是一個老烏龜,能不管的就不管,大量的具體事務都要由楊修負責,鐵打的人也受不了。
文武不均,山西人質樸少文的弊端現在開始慢慢呈現出來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僅有將,沒有相,終究還是不行的。
“德祖,這不是一個辦法。”劉辯問道:“你看,能不能在道門裡挑一些識文斷字的人補充到各個官署裡去,充作胥吏?”
楊修不解:“陛下不可,道門中人自私自利,一心只為苟活,不肯用心於政,他們只能自理,不能理人。陛下為什麼不直接從洛陽調人?洛陽太學有三四萬太學生入仕無門,陛下一紙詔書,便會有成百上千人的趕到關中,為陛下效命。”
“太學生,那些只知道死讀書,讀死書的人,能有什麼用?”
楊修連連搖頭:“陛下,儒家經典中的確沒有什麼具體的政務辦法,可是儒家經典講忠孝,講仁義,講廉恥,這樣的讀書人從政,總比那些只知道橫徵暴斂的酷吏好吧?再說了,太學雖然不講刑律,可是太學生中懂刑律的卻不少,以仁義之心,執刑律之政,這才是行王道的正途。”
劉辯瞟了楊修一眼,半開玩笑的說道:“你的書生氣又犯了吧?”
“不然。”楊修正色道:“陛下,漢高祖得天下,陸賈曾雲:馬上得天下,不可馬上治天下。是以進《詩》《書》,又作《新語》十二篇,每進一篇,高祖未嘗不稱善,左右稱萬歲。陸賈沒世,賈生繼之,有攻守異勢之論,有此諸賢薪火相傳,休養生息,才有文景之治,才有漢武之赫赫武功。如今之勢,不正如當初嗎?陛下欲行王道化天下,又何必拒儒生於千里之外?”(未完待續)
ps:恭賀書友陸伯言成為盟主,哈哈,終於有盟主了。
ps:今天還有,老莊有債必還。
第302章 荀氏之儒(冬寒夏涼萬點打賞加更)
劉辯沒有立刻答應楊修,他要仔細考慮一下。
大漢有今天,儒門有功,但是儒門的過也不小。不是儒門中人醜惡,而是兩種意識形態無法調和,更何況現在儒門擁戴袁紹為領袖,起兵山東,分裂天下,他如何還能毫無保留的信任儒門?
如果儒門要求他禪位讓賢,他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這樣的事不是沒有先例的,如今儒門的實力更大,甚至不惜舉兵造反,另立新朝。太學生也是儒門擁躉,當初起黨錮之事,太學生就是衝鋒陷陣的馬前卒,把這些人弄到長安來,會不會給自己找麻煩?
劉辯必須慎重再慎重。
劉辯找來了主管政務的賈詡,將楊修的建議告訴了他,卻沒有提楊修的名字。
賈詡聽完之後,笑了笑:“陛下所慮甚是,黨錮時,的確有不少太學生從中生事,與朝中大臣互為表裡,不過,也不是所有的太學生都熱衷於仕途。依臣看來,儒生其實也可以分兩種:一種是學而優而仕,一種則是學而優也不仕。”
“前一種人的目的就是為了做官,讀書不過是做官的手段,他們當然熱衷於名聲,汲汲於仕途,一心想出人頭地,所以才呼朋引伴,互相標榜。這種人可用,只要陛下給他們富貴,他們隨時都可以改變態度。”
“至於後一種人,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求知。並不關心政務,只要誰能讓他們衣食無憂,安心做學問。他們就支援誰。這種人當然也可用,畢竟有了他們的努力,才能文明昌盛,彬彬有禮。”
劉辯沒好氣的看著賈詡:“文和,說了半天,你等於什麼也沒說啊。”
賈詡不解:“陛下,臣怎麼沒說?臣的態度很明朗啊。”
“你的態度是很明朗。可是,汲汲於仕途的人求的是富貴。朕現在能讓他們貴,卻不能讓他們富,他們能來麼?就算來了,到時候唯利是圖。遲早還會因為貪腐被殺,問題沒解決,反惹了一些麻煩,說不定還會給朕帶來一個殺儒的惡名。至於後一個,他們倒是沒壞處,可是也沒好處,朕現在捉襟見肘,哪裡閒錢供養他們,裝點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