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資本說話的近代,就是佔有大部分資源的工商業貴族或大資本家了。
很顯然,穿越眾現在掌握著遠遠超過大宋帝國朝廷的資源,已經是壟斷諸多產業的托拉斯寡頭,合作伙伴和靠他們吃飯的大商人、大地主幾乎覆蓋了整個東亞地區。軍隊幾乎就是擺設的大宋帝國朝廷最有戰鬥力的西北軍好的和辰基集團西北的各家子公司穿一條褲子,其他地方的廂軍和守備部隊也基本被收買了。不屑於摻沙子的禁軍幾乎就是沒有戰鬥力的武裝平民罷了,一次不流血的政變就足以解決問題了。
軍事上的問題最好解決,誰的拳頭大誰就是老大。
經濟上更不用說了,誓死保衛趙宋的大地主機板著手指都數的過來,他們在趙家主動退位的事實面前也無力反抗。
解散的禁軍全部納入民籍,節省的軍費全部作為移民費用。華夏帝國第二年財政支援這些移民到其他的北方城市定居的禁軍家屬從事新的職業,這些青壯勞力大部分都編入新駐地的當地建設兵團,從事各種基建專案或政府工程。以後的財政自然因為大幅度裁減軍隊而產生鉅額盈餘,扭轉了赤字的情況。
掌握輿論的穿越眾基本不操心那些前朝遺老對大宋的懷念會對自己的後續行動產生影響。早就隱退的章惇等高階顧問失去了一切影響力,僅僅只能呆在家裡養老,關係最好,公關最成功的蘇家也徹底的斷絕了子弟入仕途的念頭,成為了文化業的新興巨頭之一。高層全部換血,基層早就是自己安排的學生出身的技術官僚把持著,政局基本一點波動都沒有。想渾水摸魚的傢伙都被監視的不敢亂動。
原本錯中複雜的宗社黨和貴戚基本都成為了辰基的各地子公司的小股東,每年能拿到比過去多得多的收益,自然無所謂皇帝的姓氏。
既然除了皇室和皇帝本人以及關係極其密切的後宮成員之外沒有人反對退位。那麼被架空的小皇帝也只有無奈的接受退位條款離開寶座了。
原本皇家的產業眾多,雖然財政在穿越眾的陰謀中破產了,連帶著皇帝本人的封裝庫等內帑小金庫也在擔保發行的國債中賠的一乾二淨(財力雄厚的趙宋在越來越大的赤字中只有借新債換舊債,每年的國債發行都要皇帝背書擔保,元祐13年,大宋帝國財政破產了,國債暴跌,名義上這些國債的市值跌到發行價或面值的20%;大宋王朝的國庫裡可以跌倒耗子,賬面上,所有的政府倉庫物資折價加上國有設施和土地等資產已經資不抵債了。無奈之下皇帝只好宣佈承擔無限擔保責任,拍賣了皇族的一切財產贖回這些廢紙一樣的國債。)
李基在回憶了華夏帝國所有建立之前的各種部署和事情,理順了思路和下一步計劃,將安逸下來的五個得意門生調到南方,論功行賞的分別給予五人伯爵到侯爵不等的獎勵,把這五個傢伙分別派到東南亞的大越、占城、吳哥、室利佛逝四個國家,老大擅長海上貿易安排在海南島做大越(北越)、東夷島、廣南東路之間的三角貿易。老二在占城(南越)建設移民前站基地,蒐羅中南半島上面所有的華裔和流民,組織訓練好了就運到各個殖民地和新開荒的種植園。老三在吳哥王國(泰國加寮國和柬埔寨)蒐羅資源和和徵兵,採伐熱帶硬木和各種農副產品,為中南半島的所有國家提供軍火和戰艦。老四趙龍在室利佛逝(馬來西亞加西部印尼)馬六甲海峽建設海峽兩岸的秩序。老么張博在爪哇幹老本行,為了蒐集大小巽他群島的資訊和海圖,兼職搞佛教遺址挖掘考察。(未完待續。。)
第163章 第一次政府工作會議
() 華夏帝國建國之後的第一次正式的zhèng ;fǔ工作會議在神京(新建的洛陽)帝國議會大樓召開。
小會議室才是決定一切的策源地啊。誰總結的‘大會決定小事,小會決定大事’,這真是中國政治的傳統jīng華啊。
“什麼?黃河決口了?不該啊?歷史上記載這幾年都沒有決口過啊。啊今年就是1099年,正是在內黃決口了,東流斷流,黃河徹底恢復北流故道。該死的,我怎麼忘了今年會決口?”趙守忠聽到李基的通報後愣了。
“現在說馬後炮有什麼用?你趕緊制定方案救災抗旱,斷流的東流流域要做好安排。”早知道今年剛剛建國黃河就會決口就不會這麼早把治理河道的專項資金調撥下去了。李基又開始頭疼起來。
河流決口後放棄原來河床而另循新道稱為改道,黃河由於多沙善淤,變遷無常,改道十分頻繁,中游的寧夏銀川平原,內蒙古河套平原一帶的黃河河道都曾多次變遷,但影響重大的是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