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3/4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還有將平民,特別是婦女也屠殺的事實。
對日本人來說,福澤諭吉是從幕府末年到明治時期一個最了不起的啟蒙思想家。他的“文明開化”思想,嚴厲地批判日本的封建思想與制度,對培養日本國民“獨立自主”的風氣貢獻良多。他之所以被稱為“偉大的教育家”,並不僅只是因為經營“慶應義墊”這所學校,還進一步利用《時事新報》等大眾傳播媒體,以整個日本社會為物件,教育日本人成為“文明國民”。當時的日本,一方面要打破封建的身份制度,另一方面則要面對西方列強的外力壓迫,因此,福澤鼓吹“獨立自主”的精神,期待“個人獨立”和“國家燭立”,可以說盡了其在歷史上的任務。而尋遍整個晚清,卻沒有這麼一個呼之欲出的一個人,完成一個時代的思想啟蒙,林則徐不是,魏源不是,李鴻章更不是。
而歷史的宿命終究走向了符合它邏輯的軌道……
百年恩怨說從頭(1)
為什麼要寫這樣的一本書呢?在所謂中日兩國關係“政冷經熱”的今天?
或者,關於日本,我們到底還有什麼話好說?
仇恨、友善、鄙視、尊敬、熟悉、陌生、欽佩、厭惡、羨慕、嫉妒……對日本這個國家我們張開口卻說不出話。
因為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讓中國人如此撕心裂肺。提起日本,恐怕大多數中國人的感覺都是如同“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一時不知從何說起。
這是我們最熟悉的一個國家,正如我們掛在嘴邊的兩句成語:同文同宗,一衣帶水;這又是我們最陌生的一個民族,雖然有著幾千年的交往可我們還是對他們所知甚少,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他們屢屢讓我們震驚。當天朝上國在西方的堅船利炮面前焦頭爛額受盡欺凌之時,我們身邊這個一直不起眼的小國卻在同樣的挑戰中迅速崛起,很快取得了和西方國家平起平坐的地位,讓清朝上下大跌眼鏡。崛起後的日本不僅輕易擊敗了清朝,而且不久就把龐然大物的俄羅斯放倒在地,又一次讓全體中國人目瞪口呆。
上天眷佑,日本人獲得了這樣一群獨特的島嶼,它背靠著世界上最寬闊的大洋,面對著世界上最繁榮的大陸。浩渺波濤給了他們2000年的安寧,海峽對面的人類歷史上最燦爛的文化——中華文化的輻射,又早早地把日本人從矇昧中喚醒。
這個民族的學習熱情在他們亮相於世界舞臺之初就不可扼止地顯露出來。從來沒有一個民族在學習外國時像他們那樣熱情,那樣認真,那樣到位。他們連續不斷地派出遣唐使,把龐大的中國文明用他們那簡陋的小船,分塊裝運,穿越海上的風濤,一點一點地,幾乎完整無缺地運抵他們的小島,然後再按圖組裝:政治制度、宮廷制度、租庸調製、建築、宗教、文學、藝術……他們用借來的文化外殼漂亮地裝飾起了自己,一夜之間,就在遍佈荊棘的大和平原上建起了一座完全中國樣式的首都,一個袖珍的“唐”在日本列島出現了。
而兩國更本質的相同點,是內在的精神氣質。
兩國人思維方式的特點都是注重形象思維和直覺感悟。“禪宗”在中日兩國都很流行,兩國人在精神發展中都注重克己反省,注重靜思默想。日本人在枯山水、日本畫、茶道、插花中表現出的簡約、淡遠、別緻和中國傳統藝術的美學取向完全一致。
兩國人的性格都偏於內向,“面子”哲學是兩國人共同的處世哲學。為人處世講究含蓄忍讓,說話都習慣於拐彎抹角,“一切盡在不言中”。日本人還發明一個專門的詞彙“腹藝”,也就是說有些意思不用說出來僅僅透過感覺大家都能明白。
兩國人都注重集體主義,傾向於壓抑個性。中國人說“出頭的椽子先爛”,而日本人有一個人人盡知的諺語:“出頭的釘子要挨敲”。兩國人在社會上都講究論資排輩,這一點,在日本尤為明顯。
正是有了這些相同點,中國也因此把日本列入屬國的行列。在中國看來,這個汪洋大海中的島國和它周圍的任何一個小國一樣,都是自己恭順的學生。除了每年按慣例接受他們的“貢品”,中國人對日本沒有太多的關注。我們只知道,這個島國上的人個子矮小,所以給他們起了一個別名叫“倭”。
但日本人的獨特就在於,他熱誠地向你學習,卻絲毫不影響他那極為強烈的自尊,而只是表明他的極為好強、不甘人下。事實上,他一絲不苟地向你學習,正是為了有朝一日超越你,把你甩在身後,或者把你吞掉。他們甚至在羽翼未豐之際就已經多次嘗試向中國這個龐然大物挑戰了。
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