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族大員的手中。清廷既沒有決心、信心,也沒有實力來推動這一重大的、根本性的改革,更何況清廷本身對於兵權問題也是同樣警惕,明確照會英國公使卜魯斯:“中國兵權不可假於外人。”甚至赫德也在日記中明確表示:“李泰國不會成功。”
其結果是:李-阿艦隊被解散,船隻被撤回變價出售,李泰國的總稅務司被赫德接替。
影子對手:不真切的現實(2)
李-阿艦隊計劃雖然失敗,但是觸動了清廷敏感的神經。與此同時,一個在晚清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也逐漸走上了歷史舞臺,他就是李鴻章。
李鴻章,字漸甫,號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李文安,與曾國藩同為道光十八年進士,故1844年李鴻章中舉之後即投入曾國藩幕下,1847年中進士,其八股為世人所重,文采飛揚。其同年中包括後來著名的張之萬、沈葆楨、何、郭嵩燾、馬新貽等人。1853年再次投入曾國藩幕下參贊軍機,1862年根據曾國藩命令,組建7000淮勇東奔上海,並署江蘇巡撫,自此開始了他波瀾起伏的悲劇人生。
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各支武裝力量中,李鴻章的淮軍與諸軍不同,遠不像湘軍一般重視義理綱常的教育,部下能戰之將、能文之臣也遠遠不及湘軍集團,但李鴻章非常重視“西法”。部下淮軍基本裝備西式槍炮,按照西方操典訓練,因而實際戰鬥力更在湘軍之上。1863年,李鴻章率淮軍協同湘軍與太平軍激烈交戰,為了滿足己方的後勤需要,不至全操於外國人之手,李鴻章特別奏請催調同知銜候補道丁日昌抵滬主持製造事宜。這是江南製造局的先聲!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死,太平天國式微。清廷從中樞到地方一致將目光開始轉向國外。2日,總理衙門即提出了震驚全國的《同治三年四月戊戌總理各國事務恭親王等奏》:
查治國之道,在乎自強。而審時度勢,則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自洋人構釁以來,至今數十年矣。殆咸豐年間,內患外侮一時並至,豈盡武臣之不善治兵哉!抑有制勝之兵,而無制勝之器,故不能所向無敵耳……臣等每於公餘之際,反覆籌帷,洋人之向背,莫不以中國之強弱為衡……我能自強,可以彼此相安、潛懾其狡焉思逞之計。否則我無可恃,恐難保無輕我之心。設或一朝反覆,誠非倉猝所能籌劃萬全。今既知其取勝之資,即當窮其取勝之術,豈可偷安苟且,坐失機宜?
另附有李鴻章至總理衙門的信件,在當時更是“不可思議”之言:
鴻章竊以為天下事窮則變,變則通。中國士大夫沉浸於章句小楷之積習,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細心,以至所用非所學,所學非所用。無事則嗤外國之利器為奇技淫巧,以為不必學;有事則驚外國之利器為變怪神奇,以為不能學;不知洋人視火器為身心性命之學者已數百年。……鴻章以為,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欲覓制器之器與制器之人,則或專設一科取士。士終身懸以富貴功名之鵠,則業可成、藝可精,而才亦可集。
至此,中國海軍的真正發展,伴隨著步履維艱的洋務運動開始了。
中國最早嘗試建造近代輪船的,是徐壽和華蘅芳。1862年,兩人在曾國藩的要求下,在安慶軍械所開始嘗試依照魏源的《海國圖志》和鄭復光的《火輪船圖說》建造輪船。1865年中國第一艘實用蒸汽船“黃鵠”在南京建造成功(安慶軍械所隨著湘軍攻克天京遷往南京)。同年,丁日昌在虹口購買了美商開辦的旗記鐵廠,李鴻章又將丁日昌原來開辦的炮局及總兵韓殿甲的炮局併入,並新配備了容閎在美國購買的一批機器,曾李兩人由此正式奏請成立“江南製造總局”。原安慶軍械所大批技術骨幹隨即進入江南製造總局,開始了江南製造總局與中國海軍建設同呼吸、共命運的艱辛歷程。
最初的江南製造局主要是製造軍火,以供清廷圍剿捻軍所需。但1867年5月16日,清廷批准了曾國藩提留部分海關稅款造船的請求。徐壽和華蘅芳等人立即組織技術人員進行試製。1868年7月,“恬吉”下水,其技術效能大大超過了“黃鵠”,令中國官民激動非常。曾國藩首次鼓舞,再次提請增加造船經費。受此激勵,1869年5月,“操江”完工,10月,“測海”下水,次年10月,“威靖”竣工。到1872年5月,排水量達2800噸,1800馬力,安裝有20門火炮的“鎮安”艦下水之際,江南製造局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初步的技術學習階段。
然而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