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像債券。國內現在很多公司發行了可轉換債券,簡稱“可轉債”。這種可轉債就是這樣一種介於股票與債券之間的有價證券。你買它的時候,它是債券,但是在一定的條件下,你可以把它轉換成股票。
現在,大部分經濟學家都認為,股票等有價證券是有價值的,而且我們可以確定它們的價值到底是多少。但是,70年前,大家卻不這麼認為。在那時的經濟學家看來,股市跟賭場沒有什麼區別,甚至連當時的大經濟學家凱恩斯也這麼認為。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裡面用“選美比賽”的比喻說明,不存在股票到底值多少錢這個問題,只要大家覺得股票值多少錢,那麼它就值多少錢。
後來,經濟學家對股市的看法開始發生變化。1938年,一位名叫約翰·威廉斯的美國經濟學家說,股市不是賭場,股票這些有價證券是有真正價值的,不是大家認為它們值多少錢,它們就值多少錢。那麼,它們的真正價值是什麼呢,怎麼確定呢?威廉斯說,股票真正的價值是由股票能夠給投資者賺多少錢決定的。
股票怎麼給投資者賺錢呢?公司賺錢了,就會給股東分紅,這個分紅就是股票給投資者賺的錢。我買了一個公司的股票,並且一直拿著這隻股票的話,那麼它每年都會給我分紅。股票的真正價值就是由這些分紅的多少決定的。當時,美國有個著名的投資家本傑明·格雷厄姆,他和威廉斯的看法一樣。格雷厄姆根據這種看法進行投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格雷厄姆曾經在紐約大學上過課,並且教出了一個很有名的學生,這個學生就是透過股市投資而賺了大約600億美元家產、現在的全世界第一富翁沃倫·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