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2/4頁)
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帝國遼東事業,在漸進而不在突進,在務實而不在虛張聲勢。用人與被用之人,掌握在皇帝手中,怎樣才能夠用而不貳、信而不疑是其關鍵。駕馭邊疆文武和駕馭朝中諸臣大不相同。原因在於,邊疆乃多事之地,一日數驚是為常事,軍中可驚可疑之事更是特殊地多,故請求皇帝能夠只論成敗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瑕疵。責任重大,造成的冤家就多,於是,所有有利於封疆大事的,都會不利於做這些事情的人本身。何況被逼急了的敵人,也會從中實施離間之計,因此,做邊疆之臣實在很難。本來陛下愛臣知臣,臣可以不必這麼疑懼,只是其中關係重大,我不敢不讓您知道呵。
袁崇煥彷彿一語成讖。他所說的一切,在後來的歲月裡一一應驗,而且慘烈了不知多少倍。
到了遼東前線之後,袁崇煥才知道,在他去職的一年多時間裡,遼東前線已經早已不是一年前的老樣子了。就如熊廷弼、孫承宗當年面對的一樣,一切都在重複曾經發生過無數次的老故事:大明帝國軍隊裡的軍官們又開始公開喝兵血、貪冒軍餉;士兵們經常無法領到足額的糧餉,有時乾脆就根本領不到餉,民心士氣又一次散掉。花費巨資修建的錦州、杏山、高橋等地城防,也都先後陷入後金汗國之手,並再一次被毀掉。
袁崇煥剛剛來到山海關,連續四個月領不到軍餉的寧遠士兵便發生譁變,著實給了他們的老長官一個下馬威。袁崇煥星夜馳往寧遠,一邊平息譁變,一邊向朝廷請求足額按時調撥軍費,並開始著手整頓部隊。
據說,崇禎皇帝看到袁崇煥申請軍費的報告後,其反應是:“帶兵的人對士兵如果真能像家人父子一樣,他們自然就不敢叛,也不忍叛。不敢叛者,是因為畏其威;不忍叛者,是因為懷其德。怎麼就會發生譁變呢?”(《烈皇小識》卷一)皇帝所言,固然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卻也透出了一股濃濃的、讓人覺著很不好惹、伴君如伴虎的味兒。那話裡話外的意思彷彿是:看來,袁崇煥也是個俗人,除了要軍餉沒什麼新鮮的。他對袁崇煥恩寵備至僅僅是不久之前的事情。生長在深宮膏粱之中的小皇帝似乎不知道人是要吃飯的道理,很有點質問袁崇煥何不率領將士們在精神上食肉糜的意思。最糟糕的情形是,他甚至可能覺得袁崇煥是在以兵變為藉口,向皇家勒索軍費。
公正地說,在這件事情上,袁崇煥的確沒有做錯任何事情。
袁崇煥真正做錯的,是誅殺毛文龍。這可能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錯誤之一,其嚴重程度超過了他再次回到帝國官場。後來,袁崇煥被崇禎皇帝殺死時,誅殺毛文龍是其重要罪名之一。此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認為袁崇煥罪有應得,認為別說他勾引滿洲韃子到北京來殺人放火,就憑殺死毛文龍這一條,袁崇煥就死得不冤。再後來,袁崇煥被皇太極設計冤殺的內情大白於天下之後,人們又為袁崇煥感到痛惜。為了替他遮掩,於是,再努力把毛文龍罵得狗血淋頭,一無是處。乖戾而無體面可言的政治文化傳統,造就了乖戾而無體面可言的歷史學家。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其實,毛文龍既沒有當初人們說的那麼好,也沒有後來大家說的那麼壞。只是,對於大明帝國和後金汗國來說,他的存在與否非常重要。因此,袁崇煥將他殺死,實在是熔九州之鐵都無法鑄就的大錯,是令親者痛、令仇者快、令歷史嗟嘆不已的大錯,其影響稱得上既深且巨。
毛文龍字鎮南,祖籍山西太平,父親行商於浙江錢塘時,生下毛文龍,是故,以浙江為其籍貫。據說,此人少小不喜歡讀書,愛好談兵。後來,出走投奔叔叔,承襲了叔叔百戶的職位。早年,在遼東明軍中服役,曾經是李成梁的部下。薩爾滸大戰之後,就在努爾哈赤頗有席捲遼東之勢時,毛文龍毅然領命,帶領不多的幾個部下,深入努爾哈赤的敵後,開展游擊戰並建立根據地。他們活動在今日之朝鮮、吉林、遼寧相接地區和遼東半島的金、復、海、蓋、旅順等地,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騷擾得努爾哈赤一年數驚,日夜不得安寧。隨著努爾哈赤種族歧視政策的越演越烈,毛文龍的部隊也日益壯大,很有可能達到了幾萬人的規模,並在皮島上建立起了軍事基地——東江鎮。“時時襲擊建虜,有所斬獲”。(談遷《國榷》,卷九十。)
博弈:只有一次機會(4)
皮島就是朝鮮的椴島,據說之所以被稱為皮島,是因為椴字在朝鮮語中發“皮”音,又在很長時間裡駐紮著明朝軍隊,於是在明代史籍中便被記為“皮島”。翻開地圖,可以很容易發現,這皮島緊挨著朝鮮海岸,海上距離遼南地區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