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3/4頁)
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式,宣佈了以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以推舉制傳承國家最高權力的制度與原則。
於是,八和碩貝勒會議成為努爾哈赤之後的最高國家權力之所在。
和碩的意思是“四方之方,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角之角”。貝勒,則是滿語中老爺、大人、主子之意。按字面意義理解,和碩貝勒是一方之主的意思。在《滿文老檔》中,和碩貝勒也經常被稱為固山貝勒,即旗主貝勒。表明,和碩貝勒其實就是一旗之主,是後金汗國中僅次於汗王、最為崇高的一個等級。現在,被努爾哈赤封為和碩貝勒的八位王爺是: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其中,阿濟格以下的四位貝勒年紀太小,譬如,多鐸只有八歲,多爾袞剛剛十歲,於是,此四人被稱為四小貝勒,他們在理論上具有的權力,由他們年長的兄長四大貝勒替他們行使。
努爾哈赤的這篇文告,是一篇被引用頻率極高,但主要精神時常被忽視或者歪曲的歷史文獻。努爾哈赤認為,一個人縱然很有知識,到底不如眾人拾柴火焰高。於是規定:今後繼承汗位的人,就在這八個和碩貝勒裡面選,選擇的標準不是強梁有力者,而是德行好且能夠接受不同意見的人。此人當了汗王后,假如不能接受不同意見,而且不幹好事的話,八個和碩貝勒有權換掉他,挑個好的來接著幹。
。 想看書來
遺產與劍(6)
關於八位和碩貝勒,規定大體相同,要是一個人說出的話對於國家有好處,其餘七個人就應該共同贊成之;如果自己沒有才幹,對別人好的東西又不能支援,素餐尸位,就應當立即換掉這個貝勒,在子弟中挑個好的來幹。
努爾哈赤義正詞嚴地問道:“不管是換汗王還是挑貝勒,如果他不願意聽從眾人的意見,做難看的臉色給人看,難道就要讓這個不賢之人得逞,讓他為所欲為嗎?”(《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卷八)
為了使不賢之人無法為所欲為,努爾哈赤規定,諸貝勒不許私下交往私議國政,不許一兩個人去見汗王,有事必須大家聚在一起後,共同商討。汗王和八和碩貝勒在一起時,要並肩共坐一處,同受國人朝拜。每年大年初一,汗王要一拜堂子——愛新覺羅家族的神廟,二拜神仙,三拜叔兄。然後,升御座,與八和碩貝勒並肩一處共坐,接受群臣叩賀。也就是說,汗王不但是大家選出來的,大家有權彈劾罷免他,而且,在身份上、禮儀上他與八和碩貝勒是平等的,甚至在新年慶典上,他還要居於叔、兄之下。顯然,在這裡,汗權與旗權是並列的。就是說,在政治上,旗人與旗主之間有君臣、主僕之分,而旗主與旗主、旗主與汗王之間則是平起平坐平等平行的,大家共同裁決軍國大計,各自分治自己的旗務,彼此並無君臣體統,沒有上下之分、主僕之別。
在最為敏感的財富分配即經濟上,則是這樣規定的:戰爭中俘獲的人口,要八家平分;佔據的所有土地,要八家平分;但凡得到的任何財富,都必須八家均分公用,不許分外私取。即使一人寸土,也須八分,汗王與貝勒之間完全相等,彼此無需相讓。在這八分之外,若有人私自貪匿財物,貪一次,則罰一次應分得的份額,貪兩次則罰兩次,貪三次,則永遠革除其應得之份額。這就是在滿清歷史上極為有名的“八分”一說的來歷。從此以後,“入八分”和“不入八分”,成為滿清親貴身份識別、權力地位與福利待遇區分的主要標誌。
在軍事上,至少在皇太極繼位時,八和碩貝勒所將之兵大體上勢均力敵,皇太極並沒有越過其他旗主指揮其軍隊的權力。因此,才會有如下感嘆:皇太極空有“一汗虛名”,實際上,無異於一旗之貝勒。
八旗並立,八王議政,八分天下,八和碩貝勒推舉汗王,遂成為後金汗國八旗制度的核心。顯然,到目前為止,這套制度與我們已經知道的、歷史上其他遊牧漁獵部族國家的制度,在精神上大體相同,並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創意。(《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卷八;《滿文老檔》太祖,卷三十八。)皇太極就是在這種情形之下,被八和碩貝勒推舉為後金汗國汗王的。
當時,八位和碩貝勒中,大貝勒代善四十六歲,心地厚道,不善心機,六年前,在與大妃的曖昧傳聞中被弄得灰頭土臉,可能是自動退出了對汗位的競爭;二貝勒阿敏是舒爾哈齊的兒子,雖屬王族,但系旁支,在資格上天然不具優勢;三貝勒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的五兒子,兇猛能打仗,但聲名狼藉。原因就是前面談到的,把自己的媽媽殺死,以取悅努爾哈赤。結果,雖然取得了努爾哈赤的歡心,但是,這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