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3/4頁)
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Nation》雜誌上稱:在中國,目前最知名的,也很可能是80年代最知名的外國人,不是世界性領導人,不是超級體育明星,也不是熱情奔放的藝術家,而是一個說話慢條斯理的紅頭髮倫敦姑娘。
據花克琳回憶:在昆明,我曾經攔下一個騎腳踏車的女子,問她怎樣去一個地方,那個女子說:你先左轉、再右轉、然後……我說,好的,我知道了,謝謝你。但那女子說,不,不,那不是去那裡的路,剛才我說的只是你們在節目中的一段課文。她只不過是在練習她的英文罷了,我遇到的人都在練習英文,或者就簡單地和我打招呼,我學到的第一句中文,就是從街上遇到的那些人那兒——你好,老師。
80年代初中國街頭出現的外國人,就像難得一見的西洋景一樣吸引著國人的目光。普通老百姓從街頭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身上,獲得“開放”的直觀印象。
花克琳回憶: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外國人,他們站在街道上,看著我,甚至過來摸我,向我問好。我用蹩腳的中文和他們說話,他們看著我,說自己不會英文,我告訴他們,我說的是中文呀。
在中國走向世界的程序中,語言成為與外界交流不可缺少的橋樑。
。 最好的txt下載網
鄧小平胡耀邦支援報道三張棄權票
1982年,三張棄權票,折射出中國改革開放中的民主程序。
12月4日,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在表決透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時,第一次出現了3位代表投棄權票的現象。
新華社記者李尚志要求對此如實報道,他認為這能反映中國的民主化程序,同時也尊重新聞的真實性,但大會秘書組同志有些擔心和反對。
與會的鄧小平、胡耀邦、###得知後,對記者的做法表示贊同。
事件的親歷者李尚志,曾在《時代潮》2003年第2期上撰文《全國人代會第一次棄權票的“新聞風波”》,回憶了這段難忘的經歷——
“嗬,新聞記者在舌戰群儒哩!”當我們正和會務組同志爭論不休時,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秘書長###從大會主席臺上來到這裡。他笑問道:“你們在討論什麼事情?可以說給我聽聽嗎?”
“記者覺得3張棄權票可以寫入大會訊息稿中去,我們覺得這樣寫欠妥當。”一位副秘書長笑著回答,並把他們不同意寫的理由述說了一遍。
“新聞記者同志,你主張寫進訊息的理由是什麼呀?”###同志問我。
這時,大會副秘書長、新華社社長曾濤也來到會務辦公室,他在聽我陳述意見時一直笑著頻頻點頭。
“記者的理由是很充分啊。”###笑著問曾濤:“你的意見如何?”
“我作為他們的社長,當然贊同和支援記者的意見。”曾濤毫不含糊地回答。
“哈,兩種意見都有道理。我看這樣吧,小平、耀邦同志都在休息室裡,咱們還是去請他們裁決吧。”###同志說。
我們來到另一間休息室,向鄧小平、胡耀邦同志彙報了情況。胡耀邦爽快地說:“記者的意見好嘛,我看3票棄權可以寫入新聞報道中去!”小平同志也笑著點頭。
一場“新聞風波”就這樣解決了。
出了休息室,我立即動手在訊息稿中恢復了3票棄權的內容。
第二天——1982年12月5日,全國各報均在頭版頭條位置刊登了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透過新憲法的訊息,這條訊息中有這樣一段報道:
下午5時45分,大會執行主席習仲勳宣佈:根據總監票人報告,有效票3040張,其中同意票3037張,反對票沒有,棄權票3張。現在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已由本次會議透過。這時,會場裡響起熱烈掌聲。
出乎意料的是:這段文字,在國內外輿論界引起了很強烈的反響,境外許多媒體都把它作為一種衡量“中國在鄧小平先生領導下,改革、開放、建立民主政治的生動體現”來看待。
從此,黨和國家召開的一些重要決策會議,特別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常委會討論、審議、透過一些重大事項時,若有不同的意見,在新聞報道中都有所反映。
1982年中共十二大的召開,使一個標誌性的關鍵詞第一次揚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三次浪潮》激情預言
跨國企業將盛行;電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