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頁)
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砩細謀淞艘�氈灸舷鹿ビ⒌拇蛩悖�諛紗餼��ニ樟�牡諏�歟�推炔患按�匾�飩徊砍だ銼鎏羋甯�鋇緄倫ざ�┐笫古犯�ぐ綠兀���∫磺信�κ谷氈敬臃��銜炙僱鋅訟蛭韃��牆�ァ�
7月10日。
德軍在蘇聯的進攻勢如破竹。德外長再次給駐日大使去電,以更加迫切的心情要求日本出兵,會攻蘇俄,他說:“我要求你用一切辦法繼續要求日本儘早參加對俄國的戰爭。日本參戰越早越好。德、日兩國的目標當然仍是在冬季到來之前,在西伯利亞大鐵路上會師。”
當時的日本出於兩方面的原因,未能使希特勒的戰略企圖如願以償。
一方面,日本陸軍幾乎大部深陷於中國戰場,無力抽兵北進。另一方面,日本海軍卻熱衷於南進太平洋。隨著東條英機控制日本局勢並於10月就任內閣首相以來,他認為日本陸軍久留中國戰場,不能再有大的作為,但陸軍配合強大的海軍,在太平洋上還可以大顯身手。因此,日本政府狂妄的南進計劃,已經付諸實施,並進一步加快了準備步驟。而對希特勒的要求,則虛與周旋,這就是日軍不出兵西伯利亞的真正原因。
斯大林透過多方渠道基本摸透了日本的意圖,得以放心大膽地從西伯利亞抽調了五十多萬大軍,轉到西線,大大加強了西線蘇軍的反擊力量。
1941年12月8日(當地時間12月7日)。
日本終於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棋盤上,投下了一顆最冒險的棋子——奇襲珍珠港,向美國人開戰。
珍珠港事件使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幾乎被全殲。
當天,天皇發表廣播講話,對美、英兩國宣戰。
珍珠港事件的同日,羅斯福總統向美國人民宣佈,此日為美國國恥日,發誓領導美國人民報仇雪恨。美國朝野內外,各階層人士的意志一下被珍珠港的火海給熔鍊成一塊。羅斯福政府順利透過了國會稽核,並於第二天宣佈對德、日、意法西斯處於戰爭狀態。
日軍奇襲珍珠港,對美、英宣戰的訊息傳到中國,艱苦抗戰的中國軍隊,從前線陣地到後方重慶的街頭,將軍和士兵都一片歡騰,慶賀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形成。
12月8日凌晨,蔣介石在重慶郊外黃山鄉居接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告急電話,立即返城,上午八時召開高階幕僚會議,決定正式對日本、德國和義大利三國宣戰。同時,決定向美、英等國提議,組成反法西斯同盟,並提出三項原則:
1.成立太平洋同盟和聯軍總司令部,推舉總司令,由美國領導該同盟。
2.要求美、英、蘇與中國一同對日宣戰。
3.太平洋戰爭勝利前,聯盟各國不許單獨對日媾和。
日本在珍珠港的大轟炸,在希特勒看來,他的這位亞洲夥伴簡直是神經錯亂,是發了瘋。避免同美國開戰,是他從戰爭初起直到現在,都竭力努力的事。但是,現在大錯鑄就,無可挽回。為了將日本更緊地捆在他的戰車上,也為了鼓舞德軍士氣,他不得已而於12月11日硬撐面子,對美宣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此進入了全球戰略性的轉折時期。
1941年12月下旬。
羅期福邀請英國首相邱吉爾訪美,共商反法西斯戰爭大計。英、美三軍參謀長取得了一致看法,認為德國是舉足輕重的軸心國家,打倒德國是勝利的關鍵。因為只要德國一失敗,義大利的失敗和日本的崩潰必然跟著而來。這就是同盟國的“先歐後亞”戰略方針。
1942年元旦。
美、英、中、蘇等二十六國在華盛頓發表反法西斯侵略的《共同宣言》,決心共同對軸心國作戰,決不單獨媾和。
《共同宣言》的透過發表,標誌著反法西斯的世界力量正式結成牢固的作戰實體。自此以後,各國反法西斯軍隊相互支援,緊密配合,協同作戰,統一部署,逐步取得並擴大戰役、戰略主動權,直至最後取得二次世界大戰的徹底勝利。
3
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後,動用海陸空軍,像切豆腐塊似地,輕而易舉地把美、英、荷苦心經營的南亞諸島國,一塊塊地切了下來。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數萬英軍向日軍第23軍投降;
1942年1月2日,日軍佔領了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1月23日,日軍南海支隊在拉包爾登陸,並佔領該市;
1月24日,日軍攻佔巴厚巴板;
1月30日,日軍東方支隊佔領安汶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