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3/4頁)
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切準備,預定充當球賽進入高潮後得分的跑手。
此時,美國對參戰問題,仍持慎重態度。
1940年12月7日。
蔣介石收到駐美大使胡適博士發來的電報。主要內容有三點:
1.美國會批准借一億元鉅款援助中國抗戰。
2.已在美國購買一部分飛機。
3.中國政府擬僱用美國飛機師一事,美國也準備給予大力支援。
同時,胡適還告訴蔣介石,“旬日以來此間政府所能為力均已盡力做去,其不能為力之處,皆因美國並未參加戰爭,亦不願捲入戰爭。想中國領袖自能諒解。”
可是,此電發來僅一個月零四天之後,胡大使又給蔣介石發回一篇長長的電報,以激動的心情向他報告。說,羅斯福已改變不願參戰的態度,美國的政策也有大的轉變。
1941年1月10日,胡適大使致蔣介石電:
美國之國際政策,數月來急轉直下,羅總統上月廿九日之廣播詞,與本月六日之致國會詞,均為最重要之大政宣言。其要旨凡八點:(一)公然承認美國百十七年來之安全,實由於英美海上之合作。英若顛覆,美必孤危。(二)公然承認民主國家之政治哲學與侵略國家之政治哲學勢不兩立,絕無妥協之可能。(三)公然指出九月廿七日柏林三國盟約是侵略國家對美國之威脅。(四)公然指出美國現時所以暫能避免戰禍只是英華蘇三國之苦力抗戰,使戰禍不波及美洲。(五)故六日國會詞明定美國政策三大綱:(甲)以全力經營國防,(乙)對任何為自由而抗戰之勇敢民族,美國皆承擔充分援助之義務。(丙)道義與本國安全均不許美國預設一切犧牲他國自由換來的和平。(六)為貫徹上述政策計,美國必須加速增高生產力,健全國成為民主國家之大兵工廠,凡敢於抗拒侵略之民族所急需之物資,美國應盡力供給,倘一時不能付現款,亦應許其繼續採辦,俟戰事結束後,陸續抵還。(七)此項援助並不違反國際法,亦並非戰爭行為,若侵略國家單方欲作如此解釋,認為戰爭行為,美國亦不受其恐嚇。(八)吾人所期望之新世界,不是世界侵略者,所號召之新秩序,乃是一種道義的秩序,至少要使世界任何民族皆享四種基本自由:(甲)為言論自由;(乙)為信仰自由;(丙)為解除窮乏之苦》(丁)為解除侵略之危害。以上八條為羅總統兩篇大文章之要旨,其魄力之雄偉,立言之大膽,均為三年來所未有。……
1941年1月,羅斯福在總統換屆競選中,戰勝對手威爾基,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和唯一的一位任期超過兩屆,連任三屆的總統。1月20日,羅斯福在總統就職典禮上的演說,向美國人民和全世界闡明瞭他對世界的看法,以及世介面臨的嚴峻現實,未來的兇險和美國政府的態度。他說:
……對我們來說,由於事態的急劇發展,現在已經到了稍停片刻和作一番審查的時候——重新想一想我們在歷史上佔據了什麼地位,重新看一看我們現在和可能扮演什麼角色。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我們將因遲鈍而冒真正的危險。
羅期福在回顧自己從1933年到1940年,這兩屆執政期間,採取了正確的對內對外政策,既避免捲入戰爭,又避免了國內的危化使美國得以休養生息,從而增強國家實力。他把這些都歸功於美國的民主制度。
他在演說的最後說:
“……1789年,我國第一位總統在他的首任就職演說中作過預言,他的話宣佈了美國的命運——這些話似乎完全是針對今年1941年說的:‘人們理所當然地、滿懷深情地、也許是最後一次地把維護神聖的自由之火和共和制政府的命運繫於美國人所遵命進行的實驗上。’如果我們丟掉那支神聖的火炬——如果我們讓它在懷疑和恐懼中熄滅——那麼,我們就會拋棄華盛頓經過如此英勇和成功的鬥爭而確立起來的命運。為了維護美國的精神和信念,我們現在和將來都完全有理由在國防事務中作出任何犧牲。
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的險惡形勢,我們的堅
定決心是捍衛和維持民主的完整。”
2
希特勒一直堅定地認為德國與美國免不了有一場較量。
希特勒戰略的秘訣是:遠和近攻,並且一次只攻一個。因此,收拾“山姆大叔”只有等到收拾了英國佬和俄國佬之後,才能動手。
希特勒清醒地看到,隨著戰爭的殘酷進行,交戰雙方在人力物力上大大消耗,遠在太平洋西海岸的資本主義暴發戶美國,其雄厚的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