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丹之手的營州,自然也就重新迴歸唐朝。
當初營州的失陷,對武功輝煌的大唐皇朝來說,是頗為難堪的一件事情。從唐太宗開始,大唐就著力進攻東北;高宗時候滅高麗,建立了“安東都護府”,唐朝在東北勢力達到了頂點。但是之後唐朝在東北勢力就開始不斷衰退,不僅鴨綠江以南被新羅佔據,就連遼河流域也被新興的契丹、奚這“兩蕃”不斷蠶食。武則天在位時,更是被打得落花流水,營州也丟了。契丹騎兵甚至一度威脅到了幽州,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這不由讓人想起了明朝末年和清軍的對抗情形。
事實上,拿明、清對抗形勢來對比當時情形,還真的頗多類似之處。尤其是唐朝的防線上,和明朝很類似。明朝當時的防線分兩部分,山海關是前敵總部,大帥坐鎮,而寧遠則是前線尖刀,兩者互相呼應。唐朝的防線中,幽州相當於山海關,是唐朝統管東北方向的總部,而與寧遠地位相對應的則是營州。可以說,營州是唐朝控制遼河流域地區的一個樞紐,是轄控契丹、奚等部族的一顆釘子。其戰略地位是顯而易見的。
所以,營州在開元五年回到唐朝手裡後,唐玄宗排除眾議,立刻展開了一系列部署——重新修建了營州城;將以前逃亡的人口都召回來,同時開闢屯田;另外,還大力招商開店,努力發展經濟。不久,再次恢復了營州都督的建制,併兼平盧軍使,管內州縣鎮戍皆如其舊。這些部署,涉及軍事、經濟、行政,多管齊下,促進了營州的全面恢復。李隆基這是要把營州這顆釘子永遠釘在遼河流域。大唐新皇帝的勃勃進取之心由此可見一斑。
很快,營州就展示出一個國際邊貿城市的繁榮景象——“倉廩充實,市邑浸繁”。這就是安祿山和史思明做“互市牙郎”的大背景。
安祿山做互市牙郎的時間,可能並不是很長。不過這段經歷對他性格的養成,卻有著巨大的作用。後來安祿山被評價為“奸賊殘忍,多智計,善揣人情”,心狠手辣,詭計多端,善於揣摩人情,這應該是他“闖蕩江湖”歷練的結果。這種在江湖上摸爬滾打上來的經驗,可是混跡政壇所必備的基本素質啊。
後來安祿山進入高層,面對的那些將相王侯,雖然一個個也都不是省油的燈,但他們畢竟還是“文明人”,和這個從底層摸爬滾打上來的無賴相比,總是差了一點點。就因為這一點點,讓安祿山一路順風順水地向上爬升,最終成就了他的大陰謀。就像韋小寶從麗春院到了皇宮,一路混得滋潤無比。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四、投身軍戎
互市牙郎,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得梟雄的。安祿山傳奇的真正開端,當然還得從他投身軍營開始。
那麼,安祿山是怎麼從軍的呢?有個有趣的傳說:安祿山還是個混混的時候,有次去偷羊,結果被捕,幽州節度使張守珪下令亂棒打死。安祿山急了,大喊:“大人你不想滅掉兩蕃嗎?為何要打殺祿山!”張守珪一聽,口出狂言啊;再一看,好傢伙,又肥又白的一條大漢,很是壯觀啊。安祿山的這番話,著實是“善揣人情”,說到他的心坎上了。於是張守珪就釋放了他,並讓他跟著自己幹。
但這個故事肯定是編造的,不能當真。首先,這個橋段太古老,被重複過太多了;其次,此事不合情理。偷只羊就被殺?還要節度使親自監督執行?不可思議。《資治通鑑》就完全沒采納這個段子。另外一個明顯的漏洞是,張守珪到幽州當節度使乃是開元二十一年(733),而張守珪剛來幽州不久,宰相張九齡就在一份下達給他的聖旨中提到了安祿山的名字,並提到“祿山義勇,武藝絕人,謀帥得賢,裨將復爾”。意思是安祿山勇猛過人,作為節帥的張守珪則很有謀略,將帥相得益彰。可見,此時安祿山已經是個將領了,而且有了一定地位。
我們可以很合理地推想,安祿山從軍,當是開元二十一年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根據各種資料推斷,這個時間當是在開元八年(720)。
不過之所以產生上面這個故事,倒也不是空穴來風。安祿山在造反之後,有個很堅決抵抗他的硬骨頭,叫顏杲卿,這人在被捕之後,曾大罵安祿山說:“你本來不過是營州的一個牧羊羯奴耳!”安祿山一聽,暴跳如雷,將顏杲卿捆在中橋街頭從西第二根柱上,用刀將他的身體一節一節地割掉。安祿山如此惱怒,也許正是因為顏杲卿揭了他的老底。可能他小時候真的牧過羊。既然會牧羊,自然也會偷羊。安祿山敢於竊國,偷羊簡直就是太小菜了。這樣的推理也算合理合情。
開元之初,雖然唐玄宗非常希望營州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