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4/4頁)
沒事找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聯管理培訓中心,它是由全蘇聯幾百個國有企業共同投資興辦的,目的是為它們提供受過專門培訓的管理人員。1991年夏,它成了一個私有企業,屬於弗拉基米爾一人所有。這時,它在全蘇聯50個城市裡擁有分部。巨大的經濟變化使得管理培訓成了一件大事,因而以弗拉基米爾廣泛的關係網為依託的這家企業,就成了在許多蘇聯後繼國家當中仍然能夠成功運作的佼佼者。
前蘇聯國有企業的領導人大多是透過興辦新的企業而不是私有化他們以前主管的企業而成為資本家的。尼古拉·利薩伊以前曾是由六家大型軍工企業組成的集團的負責人,該集團工人總數達到萬人。1991年,他和幾個同事一起離開了該集團,開始組建一傢俬有計算機軟體公司。起初他想把自己的軟體銷售給製造業企業,後來他發現向俄羅斯新興私有銀行提供軟體方才可獲成功。他說:“他們有的是錢,正為如何花錢而發愁呢。”
txt小說上傳分享
銀行家
新興資本家同樣來自蘇聯的銀行系統和金融部門。謝爾蓋·羅吉奧諾夫曾經擔任財政部部長,後來成了帝國銀行的行長。羅吉奧諾夫在上面所說的俄羅斯最有影響的私營企業家中位列第九。1989年,曾在國家銀行系統管理層供職25年的瓦狄姆·帕科維奇,成了莫斯科斯坦金銀行內部商業分行的董事長。同年,阿納托里·弗斯尤科夫辭去了他在蘇聯斯托羅伊銀行列寧格勒地區分行部門負責人的職務,轉而擔任一傢俬有商業銀行——聖彼得格勒阿斯托羅銀行的董事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