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2/4頁)
冰點沸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的鄙視。中國人認為,〃通曉洋務者〃多 是些〃市井無賴〃,凡是充當駐外大使的中國人都是〃令人齒冷〃的沒有骨氣之人。《清代 野史》記載,某君奉命出使外國,有人質問:〃好好一個世家子,何為亦入洋務?甚不可解 。〃他出發離鄉的時候,觀望的鄉親們議論道:〃什麼欽差,漢奸而已!〃一個官員跟隨帝 國駐俄大使出使,臨行時親友們為他餞行,宴會上這個官員竟然〃向之垂淚〃,說此宴會〃 無異於易水送荊軻〃。郭嵩燾是帝國外交史上著名的駐外大使,當年他奉命出使英國時需要 招募十幾個隨從,舉國竟然沒有一人報名。他從英國卸任回來,乘船返回湖南家鄉探親,〃 湘人見聞大譁,謂郭沾洋人習氣,於是大集明倫堂,聲罪致討,並焚其輪,郭噤不敢問〃。 《外交小史》之《清流黨之外交觀》,載《清代野史》卷一,巴蜀書 社1998年版,第280頁。在普通中國人的眼裡,一個回到國內的駐外大使不但應該受 到嚴厲的聲討,而且連他乘坐過的船也要被燒燬,他簡直就不是中國人了,而是一個思想沉 淪、道德盡喪,並且攜帶有致命病菌的〃非法入境〃者。 對於帝國的農民來講,他們看到的洋人僅僅限於外國的傳教士。 19世紀末,在中華帝國傳教的外國傳教士約有三千二百多人,建立教區四十多個,教會六十 多個,入教的中國教民達八十多萬人。這八十多萬教民入教的原因幾乎都涉及吃飯的問題 。但是,中國教民中也確實有那麼一些地痞流氓入教的動機有點問題,因為他們看到無論是 平民還是官府都害怕洋人的勢力,所以認為只要入了外國的教會,當上〃上帝〃的僕人,就 可以為所欲為了。山東郯縣神山堡有個做小生意的農民叫做楊清賢,他解僱了他的一個行為 不軌的小夥計王方凱,王方凱隨即入了洋教,從此到處欺壓百姓搶吃騙喝。為了報被解僱之 仇,他把楊清賢的一頭驢推到井裡淹死了。楊清賢告到縣衙門,因為證據明確,縣衙門把王 方凱拘捕了。誰知道,縣令還沒來得及審問,傳教士戈衛德就找上了衙門,說衙門抓的是〃 他們的人〃,要求立即把〃虔誠的基督徒放了〃。縣令立即把王方凱〃無條件釋放〃了。楊 清賢到縣衙門責問,縣令說:〃沒有辦法,硬不過洋人。〃楊清賢問:〃我的驢怎麼辦?〃 縣令說:〃你看著辦吧。〃楊清賢回到村裡時,王方凱正帶著一夥教民拿著棍棒堵在村口漫 罵,於是楊清賢就〃看著辦〃了:他找到義和團,一把火燒了教堂,趕走了外國傳教士。 類似事件在山東、河北兩省屢見不鮮。史料統稱為〃民教不合〃。所謂〃民教不合〃,實際 上就是教會和不信西方宗教的帝國農民的衝突。因為所有的洋人,包括那些傳教士,都享有 〃治外法權〃,即使觸犯了中國的刑律,帝國的各級政府也無權過問,一律得交給教堂處理 。而被稱做〃二毛子〃的中國教民雖然是中國人,但是在教會的袒護下,猶如洋人一樣享有 同等的特權。於是,在義和團已經形成勢力的時候,帝國的農民們要〃滅〃的實際上就是他 們……〃天遣諸神下界,借附團民之體,滅盡洋人教民。〃 無論今天的學者們如何評價農民們打著義和團的旗號到處造反的行為,在那段歷史中有一個 原因是不能迴避和忽視的:那就是外國列強對帝國領土的公開侵犯和對帝國尊嚴的公開侮辱 激起了帝國民眾的廣泛的憤怒和復仇的渴望。 1900年,激起帝國農民憤怒的是德國人。 19世紀的結束,同時也是英帝國黃金時代的結束。隨著世界各國軍事能力的發展,〃日不 落帝國〃再也不是主宰世界的惟一強大的力量了。非洲正在進行著〃布林戰爭〃,英國官兵 被當地的土著農民打得到處躲藏;而在那些已經飄揚著英國國旗的〃託管〃地,殖民地管理 的混亂和當地人民的反抗加重了已經奄奄一息的維多利亞女王的病情。印度出現的水災和教 派之間的衝突、經濟瀕臨崩潰的西印度群島、熱病流行的尼日地區以及烏干達、埃及、蘇 丹、錫蘭、新加坡、香港,還有散落在大洋中的波利尼西亞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美拉 尼西亞群島等等……英國人把象徵歐洲文明的鐵路和橋樑帶去了,但是,幾乎所有〃託管〃 地內的農民依舊在延續著他們原始的耕種、打魚和採椰子的生活方式。〃日不落帝國〃走向 下坡的趨勢已經顯露,這讓所有的西方人都感到幸災樂禍。 德國人感覺良好。就當時的國家實力來講,德國的工業產值為世界第三,全球貿易額為世界 第二。德國國會剛剛拒絕了英國首相〃建立英德軍事聯盟〃的建議,原因除了德國公眾對英 國的普遍敵意之外,還有德國國會議員們〃暴風雨般的抗議〃。德國國會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