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孫中山去世後,當時接班人中呼聲最高的首先要推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許崇智等四人,論資歷、論黨內軍內地位,都遠遠輪不到蔣介石。他當時連中央執行委員都不是,軍內僅僅是黃埔軍校校長,手下沒有戰鬥部隊,要問鼎接班人“寶座”,談何容易呀!
然而不甘心久居人下的蔣介石早就覬覦著最高權力的“寶座”了,為了達到這一“戰略目標”,他一方面千方百計抓兵權、抓槍桿,同時也物色能給自己鼎力相助的筆桿子、“理論家”。
真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蔣介石首先想到了戴季陶。他這位把兄弟的文筆堪稱天下一絕,他主編的刊物和陳獨秀、瞿秋白、毛澤東主編的刊物都曾風靡神州。請出這樣一位筆桿子去與黨內“左”派和共產黨打筆墨官司,蔣介石堅信穩操勝券。
蔣介石立即給遠在上海的戴季陶拍了一份電報:“請兄速來廣州。”
戴季陶很快風塵僕僕地趕到了廣州。
蔣介石大喜過望,他向戴季陶介紹了廣州乃至全國的政治情況,中心意思是共產黨很猖狂,也很難纏,絕不能讓其在國民黨內坐大,更不能讓他們在軍內掌握兵權。
蔣介石認為戴季陶的當務之急是必須先造輿論,讓國民黨乃至全國人都知道共產主義不適合中國的國情,蘇俄式的暴力革命勢將導致中華民族的毀滅,聽任共產黨繼續留在國民黨內必將造成三民主義的赤化。
蔣介石知道戴季陶兩手空空,就慷慨地給了他一大筆款子,囑咐他到上海成立一個辦事處,從理論上對共產黨來個“重拳出擊”。
戴季陶果然不負蔣介石所託,幾個月後,他的“###理論成果”出來了。這就是《孫文主義之哲學的基礎》和《國民革命與中國共產黨》兩個小冊子,連同他在廣州發表的《三民主義哲學系統表》,三篇文章構成一整套理論體系,“戴季陶主義”從此成型。在他的理論中,他企圖用孔孟的儒家思想取代孫中山的革命思想,用民生主義取代共產主義,用泛泛的民權主義取代階級差別和階級鬥爭學說,洋洋灑灑,引經據典,談古論今,而且“獨具一格”,確實也迷惑了不少人,特別是造成了中間派思想上的混亂。
戴季陶:喜歡喊“殺殺殺”的政客(6)
戴季陶為了樹立起蔣介石在國民黨和國民革命軍中的威望,還喋喋不休地鼓吹說:凡是一個團體裡有兩個主義,這個團體一定不會成功,而且一定會發生衝突,尤其是一個團體有兩個中心、兩個領袖,這個團體一定要分裂。
為了實現戴季陶的“理論”,蔣介石在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提出了《整理黨務案》,要求共產黨員不得擔任國民黨中央各部部長,共產黨中央還必須交出加入國民黨的全部共產黨員名單。
令人嘆息的是,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陳獨秀,竟然沒有看出蔣介石、戴季陶的險惡用心,認可了這個無理的、脅迫性的要求,使得蔣介石在會議中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組織部長、軍人部長,獨攬了黨、政、軍大權。
戴季陶為蔣介石一步一步地接近權力寶座立下了汗馬功勞。
為蔣介石佈置鴻門宴
在建立蔣家王朝的殘酷爭奪中,蔣介石一巴掌把共產黨打下去之後,又面對著黨內###重臣的挑戰,首當其衝的便是汪精衛和胡漢民。
當時,在國民黨內流行著三句話:胡漢民腿能跑,汪精衛口才好,戴季陶文采高。這表明,戴季陶無論是資歷、才幹,都與汪精衛、胡漢民在伯仲之間。
四一二政變後,蔣介石略施小計,將汪精衛和胡漢民都排擠出國“訪問”,戴季陶成了國民黨最高決策機構常務委員會五名委員之一。他還擔任了中央宣傳部長的要職,並與于右任、丁惟汾三人共同負責中央執行委員會秘書處工作。由此,他成了國民黨中央僅次於蔣介石的人物,併成為蔣介石首席國策顧問,春風得意,紅得發紫。
胡漢民回國後,向蔣介石、戴季陶發起了挑戰。1930年11月召開的國民黨三屆四中全會,討論並透過定於翌年5月召開國民會議制定約法,但胡漢民強烈表示國民會議無權代替國民大會制定約法,強調國民黨中央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以限制軍人專權;而且主席的權力要和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院院長的權力相等。胡漢民的用意就是要限制蔣介石的權力。
蔣介石是個嗜權如命的人,豈能讓胡漢民得逞?他立刻找來戴季陶商量對策。
這時戴季陶是國民會議選舉總事務所主任,但人遠在廣州。向各地派出特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