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生前沒有明確設立太子。所以,這訊息一旦傳出去,很可能發生諸皇子爭奪皇位的內訌,丞相李斯下令秘不發喪,迅速趕回咸陽。他一面把秦始皇的屍體安置在車中,讓宦官照常坐在車上,傳遞批答奏章,送水送飯,一切照常。一面催促趙高,速發璽書,召扶蘇回咸陽。這個秘密只有李斯、趙高、胡亥及所親倖的宦官一共五六個人知道。趙高怕扶蘇繼位,蒙恬兄弟掌權,自己要倒大黴,就陰謀策劃讓胡亥即位,他首先去說服胡亥。
三人陰謀小集團
趙高告訴胡亥,秦始皇想讓扶蘇繼位,胡亥覺得是理所當然,毫無野心。趙高說,現在天下大權就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李斯的手裡,何不自己當皇帝,制人和受制於人,怎麼可以同日而語呢?胡亥說,奇 …書∧ 網廢掉兄長而自立,是不仁;不遵守父皇的詔命,是不孝;自己能力不夠才識淺薄,勉強靠別人的力量做了皇帝,是不能。這三件都屬大逆不道,天下人是不會服氣的,自身也會非常危險,祖宗的神靈也不會承認保佑的。
胡亥這番話,說明他並非不懂道理,但皇帝的權力無疑是巨大的誘惑,這種誘惑沒幾個人可以抵抗得了。憑趙高的伶牙俐齒,再勸幾句,胡亥就被說服了。
趙高說,商湯革命,周武伐紂,都殺了他們的君主,天下沒有人說他們不忠;衛國國君殺掉殘暴的父親自立,沒有人說他不孝,連孔子都為他書上一筆。凡是幹大事的,就不能夠拘泥於小節;有大德行的人,就不計較一些小的過失和責備。事貴達權,不可墨守。因小失大,必生禍患;優柔寡斷,將來後悔。這番引經據典、旁徵博引,打消了胡亥尚存的一點良心,看來趙高還是個頗為高明的心理醫生。
攻下胡亥,再攻李斯,趙高也只用了兩三個回合。他先說明來意後,李斯大驚失色,斥責他的話亡國亂政,大逆不道。趙高卻給他擺出了理由——
1、論才能、功勞、謀略、人心、與扶蘇的交情和得到他信任的程度,李斯比得過蒙恬嗎﹖由此推論,一旦扶蘇即位,李斯將相位不保。
2、古往今來,被罷免的丞相或功臣的富貴榮耀,從來沒有能夠保持兩代的,他們和子孫最後都逃不掉殺頭的結局。由此推論,李斯只要罷相,難逃殺身滅門之禍。〃奇+………書……………網…QISuu。cOm〃
李斯被說服了,三人組成陰謀小集團,開始實施一場直接改變秦朝命運的宮廷政變。政變的主謀雖然是趙高,執行者卻是李斯,因為沒有他的同意,任何詔書都發布不出去,同時李斯任相多年,在國內的地位和威望都是趙高無法比肩的。
胡亥登基
趙高先是毀掉了秦始皇賜給扶蘇的“璽書”,另外偽造了一道給丞相李斯的臨終遺囑,冊立胡亥為太子。又以秦始皇的名義把長子扶蘇和蒙恬下令賜死。
詔書傳達到軍中後,扶蘇雖然感到震驚,但畢竟不知道父皇已死,秦朝尚法,扶蘇聽完使者的宣旨後,便要自裁。蒙恬急忙上前勸止,認為始皇既然派扶蘇來做三十萬大軍的監軍,本身就意味著把天下重任交付給了他,今天怎能憑著使者的一封詔書就自殺,又怎麼知道這詔書不是假的呢﹖讓扶蘇再請示一下,弄清詔書的真假,再死也不遲。扶蘇是仁孝忠厚的人,認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就稀裡糊塗地拔劍自殺了。但蒙恬卻堅決不肯這樣不明不白地死去,使臣就把他抓起來囚在獄中,然後回報胡亥、李斯、趙高。
三人聽說扶蘇已死,大喜,他們匆匆離開沙丘直奔咸陽。當時正值盛夏酷暑,沒幾天,秦始皇的屍體便腐爛發臭了。李斯和趙高怕引起眾人的懷疑,就想了一個辦法,下令索取鮑魚,百官車上各載一石,以魚腥來掩蓋屍體的臭氣。這樣星夜兼程,趕回咸陽,立即宣佈胡亥為太子,併為秦始皇舉行了盛大的葬禮。葬禮結束後,胡亥正式即位登上皇帝寶座,稱為秦二世。趙高升任為郎中令,常居於宮中參與決策,李斯也保住了丞相的位子。
胡亥的殺戮
趙高得勢後,便想起蒙毅曾經判過自己死刑,可以說是深仇大恨,便說動胡亥誅殺蒙恬和蒙毅。胡亥對趙高言聽計從,下詔處死蒙恬和蒙毅。後來,趙高又讓胡亥殺了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秦朝的幾根棟樑,都讓胡亥伐倒了。
殺完了蒙氏兄弟,趙高還不過癮,對胡亥說,陛下剛即位,急須大振威力。要立威,就必須制定嚴酷、苛刻的刑法,使那些有罪的人彼此連坐,直至株連九族。再採取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近之的辦法,換上一批親信,這樣,既可除去先帝的那些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