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史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資訊權的必然結果。
換彈之 禍
文‖愛 瀾
在日本聯合艦隊看來,美國艦隊的出動是肯定要在中途島戰鬥之後。因此他們在作戰計劃中,根本就沒有考慮到美軍會突然出現。加上主力部隊沒有把危險的情況告訴南雲,因此南雲的兩手準備完全是出於自己的謹慎小心(有一點可以肯定,參加圖上演習的參謀一定把宇垣的警告傳達到了南雲部隊指揮層)。在這一點上,個人認為如果說南雲是有錯的話,錯就錯在了過分謹慎,反映出的是南雲缺乏足夠的魄力。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南雲的做法是自相矛盾,毫無統一邏輯的。他沒有接到任何警告,因此他判斷美軍主力不在附近,那麼他何必去做兩手準備呢?換句話說,他既然這樣擔心,那麼他又為什麼要採用不安全的單相搜尋呢?他是魚與熊掌都想兼顧,倒頭來一個都沒顧及。
關於第二次換彈和先讓中途島返航機隊降落,這完全符合南雲的性格,也算合情理。雖然我們可以事後諸葛亮地討論山口的方案是如何的正確,但是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一個頭腦足夠理智的指揮官是不會輕易採取那種方式的。首先,從局面上看日本編隊處於優勢,沒有必要冒如此風險;其次,36架毫無護航的九九式俯衝轟炸機能取得多大的戰果,損失有多大都沒有譜(九九式速度慢,沒有戰鬥機護航就是對方的靶子這是日本海軍內對它的公論)。曾經有網友以小林機隊18架九九式轟炸“約克城”號來說明問題,但小林隊除了有護航外(小林機群不僅有4架零式戰鬥機護航,而且面對的是“約克城”1艘航母的戰鬥機。第16特混艦隊的戰鬥機是在小林機群撤退時才投入戰鬥的),而且本身是以結果逆向推理,無法作為理論的憑據。同時,那36架攜帶800公斤炸彈的九七式水平轟炸機就更不用提了。水平轟炸是要在一定高度,保持飛機直線水平飛行的投彈方式。在投彈前後,完全無法機動,如果沒有取得有效制空權,他們將成為對方戰鬥機的活靶子。而且,水平投彈對付固定的軍艦都只能取得20%的命中率,對高速移動目標能有多大效果?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中途島戰役新檢討(8)
個人尤其覺得,對於這樣的戰鬥,是否需要冒如此大的犧牲去拼?因為這畢竟是不是決戰還不知道(按照日本中途島海戰設想和情勢判斷),36架九七式和36架九九式一共有180名飛行員,這麼一去幾人能回來很難說。而日本海軍航空兵又是完全的精兵政策,一旦這些精英損失,以後拿什麼作戰?要知道,“瑞鶴”號不能參加中途島海戰的原因就是沒有足夠的後備飛行員。中途島海戰最後飛行員的損失也就121名,其中航母飛行員110名,但已經對日本海軍航空兵構成根本性損害。南雲忠一身為最大的艦載機部隊的指揮官,以如何的代價去取得勝利是他職責所繫,在一場海戰的開始階段就以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模式去作戰,是無論如何都說不通的。所以有許多人對山口的舉措推崇備至,但在筆者看來不過是飲鴆止渴而已。
一個單純的戰地軍官與一個具有戰略職責地位的軍官思考問題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傑里科和貝蒂。貝蒂在擔任戰列巡洋艦部隊指揮時,總是迫切地想取得偉大勝利。傑里科卻始終小心翼翼,甚至因為在日德蘭海戰中的謹慎備受批評。但是當貝蒂成為艦隊總司令時,卻說出了“英國主力艦隊的正確戰略,不再是不惜任何代價力求使敵人出戰,而是使它留在基地,直到形勢變得對我們更為有利。”——完全又一個“傑里科”。南雲面臨的問題也是,他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做出這樣的選擇,也就是當他能確定這一次航空攻擊的目標是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的時候。或許有人說,對呀,日軍出擊不就是和美國太平洋艦隊決戰麼?現在他面對的不正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嗎?但是透過前面的分析我們知道,他根本就無法確定他面對是對手的主力,就已經進入了決戰。山口其實也一樣。山口的建議根本是出於蠻勇,是歪打正著,是純戰術無戰略考慮的應急章。換句話說,如果當時真的對美國編隊實施無護航攻擊的話,那麼這場送死的突擊換來的將是類似聖克魯斯海戰那樣的慘勝(別忘記,美軍俯衝轟炸機也上路了。此外美軍第16特混艦隊與第17特混艦隊是分開的,日軍的突擊只能重創一支部隊而已。),屆時所謂的精銳俯衝轟炸機隊將不復存在幾個月之久,這樣的勝利又有什麼重大意義呢?
南雲部隊航母艦載機討論
對太平洋海戰感興趣的軍迷有一個永久爭論的話題,就是南雲部隊航母艦載機數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