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動性和靈活性的問題(見先秦邏輯思想?)。《老子》中關於〃正言若反〃的提法,
就包含著對立概念相輔相成的思想。惠施?已注意到概念的可變性、相對性。公孫龍
則比較強調概念的確定性、絕對性。荀子提出概念和實在的統一問題,指出概念既〃
靜〃又〃動〃,包含著矛盾而且在不斷發展。他關於〃辯合〃、〃符驗〃和〃解蔽〃的方法,在
一定程度上具有分析與綜合的統一?、歸納與演繹的統一?的意義。
古代印度哲學在生與滅、斷與常、有與無、一與異等概念及其相互關係的探討中,
反映出對概念辯證法的認識和研究成果(見印度哲學史?)。
古希臘對辯證思維的認識;主要表現在論辯術中;一些哲學家透過揭露辯論中的矛
盾以探求真理,從而提出了關於概念之中存在矛盾的思想。古希臘哲學家,從考察外
部世界的辯證運動轉向考察人類思維自身的概念運動,是從愛利亞學派開始的。列寧
在《哲學筆記》中寫道:〃講述愛利亞學派時;黑格爾談到辯證法:。。。。。。'我們在這裡'(在
愛利亞學派中)'發現了辯證法的開端,即純粹的思維在概念中的運動的開端;同時還
249
發現思維與現象或感性存在之間的對立'〃。被亞里士多德稱為〃論辯術的創始者〃的愛
利亞的芝諾在對運動可能性的詰難中,從反面揭示了作為矛盾現象的客觀運動與思維
如何反映運動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正如列寧指出的那樣,〃問題不在於有沒有運動,
而在於如何在概念的邏輯中表達它〃(《列寧全集》第38 卷,第 281 頁)。芝諾已經
接觸到運動是矛盾,以及如何透過概念來表達運動及其矛盾的問題。柏拉圖繼承、發
展了蘇格拉底關於普遍概念的思想和論辯術,他把〃理念〃看作獨立於感性事物的普遍
的實體,並從對立統一的關係中考察了概念與範疇之間的區別、聯絡和轉化的問題。
古希臘對辯證思維的認識,在亞里士多德那裡達到了高峰。他在創立傳統邏輯的
同時,還為後人研究辯證邏輯範疇體系留下了許多有價值的材料,如關於範疇的相互
聯絡和流動的思想等等。但是,由於當時的科學發展狀況和認識水平的限制,亞里士
多德沒有而且不可能對辯證思維的本性、形式和規律進行自覺的研究。從古代到近代,
形式邏輯是思維形式研究中占主導地位並發展比較成熟的一門工具性學科。
近代對辯證思維的研究 從15 世紀下半葉起,近代自然科學逐漸興起,人們開始
對各種自然現象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但在這個階段由於哲學上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盛
行,因而妨礙了對辯證思維的研究。到18 世紀末和19 世紀初,隨著科學的發展,要
求對自然現象和科學各部門之間的聯絡進行綜合考察,這就向人們提出了自覺運用辯
證思維的任務。德國古典哲學家真正開始了對辯證思維理論的探討,其中I。康德尤其
是G。W。F。黑格爾?最為突出。從這時起,辯證思維研究才進入自覺發展的階段。
康德認為,傳統的形式邏輯是分析的,它以不出現矛盾為基礎,因而不能提供真
理的充分條件。他提出自己的先驗邏輯,認為它是綜合的,是能夠提供真理的邏輯。
康德的〃先驗邏輯〃由〃分析論〃和〃辯證論〃兩個部分組成;並認為〃分析論〃是關於知性的
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