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50 年斯大林的《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發表後,中國才為形式邏輯“平反”。
然而“平反”並不徹底,跟蘇聯一樣,形式邏輯仍帶有“初等邏輯”的帽子,而“高等邏輯”
自然非辯證法或辯證邏輯莫屬。否定、貶低形式邏輯不僅阻礙了邏輯科學的發展,而
且造成詭辯盛行的惡果。黑格爾曾十分輕蔑地評論過萊布尼茨的數理邏輯設想。馬克
思主義產生以後才冒出來的數理邏輯(第一個數理邏輯系統是費雷格於1879 年提出
的),在20 世紀50 年代初被視為帝國主義時代為壟斷資產階級服務的偽科學。
1961 年代才開始突破蘇聯50 至60 年代邏輯教材的某些框框,清除了蘇聯教材
散佈的種種常識性錯誤。
'編輯本段'
四.形式邏輯與其他邏輯間的關係
形式邏輯之外的邏輯
邏輯,是對思維過程的抽象。研究邏輯的目的是要在思維的層面上弄清楚得到結
論的原因。從這個研究任務上來看,凡是具有得出結論的作用的思維過程,都是邏輯
過程。據此,人的邏輯應分為三大類,即樸素邏輯、工具邏輯(包括稱名邏輯、形式
邏輯、表象邏輯)和辯證邏輯。
形式邏輯與樸素邏輯
243
相較於樸素邏輯,形式邏輯的缺陷在於無法解釋部分生活事件,也無法解釋不符
合形式邏輯本身的邏輯的來源。具體例子是,這樣的語言結構“連……(名詞A)我都
不認為……(形容詞Z),那麼……(名詞B)還會是……(形容詞Z)嗎?”形式邏
輯就是不能解釋的。而樸素邏輯則可解釋為:大前提“A 比B 更Z”,小前提“A 不是Z”,
結論“B 更不Z”。究其原因,在於形式邏輯不承認表述對比關係的句子可以當作三段
論的命題,因此使得其不能解釋樸素邏輯中的“對比”過程。 此外,樸素邏輯中的“虛
設”、“浸染”、“替代”、“賦色”、“逆向解釋”、“近解釋”以及“類比”等邏輯過程在形式邏
輯看來都是無法理解的,但它們在生活中又是存在的。虛設,例如我們假設有外表全
然均勻的繩子,則這個繩子可用於提取質量無窮大的物體。在這裡,若按照形式邏輯
的觀點來看,由於前提假設是背離客觀事實的,所以這個邏輯過程就是全然沒有意義
的。但是正是各種各樣虛設的情景在影響著人的行動。物理上的各種極限就是虛設,
比如絕對零度。它是不可能達到的,但是並不因為其不可能達到就否認絕對零度的意
義。
浸染,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種想法,儘管大家都知道是有問題的,但是
卻總是不能避免在考慮問題的時候落入這種俗套。比方說,成績好的學生一定什麼都
好——儘管誰都知道這是有問題的,但是評價三好生的時候,有多少班級可以避免這
種俗套呢?若形式邏輯是絕對的,那麼這種情況就是不可能出現的。 替代,例如“我
覺得好的東西,別人也覺得好”或是反過來“對別人有用的東西,對我也會有用”。再有,
則是兩種表述的否定形式——無非是建立在“我和別人不可替代”這個前提之上,無非
是替代的反向使用。其實,到底好不好、有用與否,要試了才知道,那麼能不能說替
代這種樸素邏輯就沒有用呢?不能。因為“替代”起到的是動機的作用,例如當我斷定
“我覺得好的東西,別人也覺得好”的時候,我就會用言行來促使別人也去使用那個東
西。而形式邏輯根本不可能承認替代的價值,因為這在形式邏輯看來是屬於偷換概念、
東拉西扯的事情。
賦色,例如一個音樂家,一個會畫家,一個雕塑家,看到同一個藝術事件,會被
其認知為不同的概念客體,分別是旋律、顏色、空間。這實際上是這三類藝術家在用
自己本身所具有的屬性來“塗抹”同一個事件後所得出的結論,他們給客觀世界以自己
認定的“色彩”。用形式形式邏輯來分析問題本身就是一個賦色過程,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