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海風的味道。當別人給我們講古堡時,我們也許會看到在烏雲中時隱時現的月亮,聽到古堡內枯樹上烏鴉的叫聲。你能感受到多少,取決於你的想像力。但是當我們試著動用自己的全部感覺的時候,這個故事也就不再是講故事的人獨享的故事,而成了每個聽故事的人自己感受到的故事。這就是說,聽故事並不是理性思維的過程,不是分析與綜合的過程,更不是肯定和批判的過程,而是一個用感官去感知的過程。很自然地,作為講故事的人,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儘量把故事還原成當時的感覺,並把這些感覺分享給受眾。讓資訊接受者也能產生同樣,或者至少類似的感覺。做到這一點,就足以把任何受眾拉進我們講述的故事世界中。
所以,在講述故事的情節時,最重要的事就是將感覺傳遞給資訊接受者。
除此之外,我們在描述情節的過程中,最好能夠適當地新增一些故事主角的心理活動,要讓資訊的受眾感同身受地進入故事主角的內心世界中去。這一點,易中天先生做得就非常好。他在講《品三國》時,經常以第一人稱揣測歷史人物的內心活動,比如曹操在和政治對手較量的過程中怎麼想,他手下的謀臣又是怎麼想的。透過這樣的方式,觀眾看到的才是一個活生生的曹操,而不是一個單純存在於紙面上的歷史人物。
因此,講好一個故事的第四條規則是——用感覺描述情節,並恰當地加入心理活動。
我們還是繼續補充剛才的範例,大家注意觀察在下面這段故事情節的描述中,我一共使用了多少種感覺,心理活動又是怎麼體現的?
“故事發生在2007年的冬天。北京王府井大街一如既往地熱鬧,我看著兩旁熙熙攘攘的人群,卻感覺到難以名狀的孤獨。腳下是厚厚的積雪,踩上去,咯吱咯吱地響,像是餓極了的人在啃咬著糕餅。算一算,我已經快20個小時沒有吃過東西了。胃酸不知疲倦地翻滾著,讓我的胃火辣辣地疼,不過我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感覺。不遠處,燒烤的香味幽幽地飄過來,這讓更多的胃酸分泌出來,幾乎要從我的食道中嗆出來。我使勁嚥了幾下口水,總算把它壓了下去。腿部從膝蓋以下已經凍得沒有知覺了,不過還能走。其實,我也不知道能走到哪裡去,還能走多久……”
好,現在回憶一下,剛才在看這段故事時,你的腦海中是否出現了畫面?畫面中都有什麼?有“王府井大街”嗎?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嗎?有“積雪”嗎?是的,這些詞彙的存在起到了還原視覺的作用,它們構成了這幅畫面的主要元素。
你是否聽到了什麼聲音?是“咯吱咯吱”的聲音嗎?這個擬聲詞有效地起到了還原聽覺的作用。
你聞到了什麼味道嗎?是不是“燒烤的”味道?如果你吃過燒烤的話,應該已經聞到那股熟悉的味道了。這個詞起到了還原嗅覺和味覺的作用。
你的身體有什麼感覺嗎?你能否體會到“胃酸灼燒食道”的感覺,或者是小腿被凍麻的感覺?如果你有過類似的體驗,是應該不難體會到的。這些詞彙起到了還原觸覺的作用。
你認為主人公擁有怎樣的心理活動?你曾經有過孤獨的時候嗎?如果有過,而且那段經歷在你的記憶中還比較深刻的話,此刻你應該已經感到身處人海之中,卻分外孤獨的滋味了。除了孤獨,你還能感受到什麼?是茫然嗎?是那種“不知該往何處去的茫然”嗎?同樣的,如果你在平日的生活中體驗過這種心理活動的滋味,你一定能在看這段故事的時候想起它。
第五章 你會講故事嗎?(6)
就這樣,透過利用恰當的詞彙,我們可以再現一個人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甚至是深層的心理活動。更為奇妙的是,透過對各感官活動的還原,我們可以讓這些體驗和資訊接受者的體驗融為一體,即產生“代入感”。
當然,尋找那些充滿感官色彩的詞彙,需要我們平時的積累。掌握大量的感官詞彙只是提升感官還原能力的第一步。但這遠不是結束。你還必須要讓這些感覺在你的腦海和內心深處重現,否則,即便擁有了豐富的詞彙,你也很難還原出故事主人公的感覺。
很明顯,最容易被還原的感覺並非來自他人,正是來自你自己。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在你身上發生了什麼,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你當時的感覺。所以,講自己的故事,是最容易引發聽眾共鳴和代入感的。很多偉大的講故事高手都非常擅長講自己的故事。
可能你會說,我這個人經歷很平淡,沒什麼故事好講。其實,這是很多人都會有的一種錯覺。我們大都是普通人,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