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 (第3/4頁)
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因前者平壤之役中明軍使詐,因此擔心這次明軍故技重施,不敢輕信。惟敬無奈,只得打馬揚鞭,返回北京,與石星商議。堂堂大明怎能和倭奴通婚,豈有此理?皇上知道了,還不斬了沈惟敬,作為舉薦人的自己亦難逃罪責,石星想到這裡就害怕。二人合計一頓,決定偷偷派石星的兩個親信、監生:徐一貫、謝用梓裝成欽差,跟著惟敬再使倭營。三人帶著許多財寶,一路奔波,來到行長營盤。兩個監生官兒不大,出手卻不小,給行長許多好處,要求和平程序趕緊進行,行長露出商人本色,見錢眼開,樂得合不攏嘴。但加藤清正主戰,極力反對議和,而行長、長盛、三成等人與清正素來不和,況倭兵軍糧枯竭、多得瘧疾,皆有歸志,再加惟敬三寸簧舍,於是倭將大多同意此前的約定,並相約以廿一日為期。
雖然意見達成一致,倭將們卻仍存戒心,生怕中計。此時,漢城百姓的人數遠多於倭兵數量,倭將皆擔心一旦城中百姓與明軍合併,梗塞道路,與軍不利,商量是否再來次屠城,或將之驅逐出城。諸將猶豫不決,便請教德高望重的小早川隆景。隆景認為目前各營中還有部分朝鮮人供役使,如果疑心,這部分人是否該殺,倘若連他們亦殺,又有何人可以驅使?他建議各營於城中放火、趁煙而退,諸將皆以為然。
四月十九,倭軍於城中放起大火,以黑田長政殿後,全體撤出漢城。同一天,如松領兵回到東坡,於大受營中下榻。翌日,明軍開進漢城,如松將小公主館(後稱“南別宮”)作為辦公、住宿之所。成龍等亦隨大軍返回漢城,只見城中百姓百不存一,倖存者亦是羸困飢勞,面色如鬼。當時,天氣炎熱,人的屍體、馬的屍體於道邊比比皆是,惡臭滿城,行路者皆掩鼻而過。房屋、宮殿、鐘樓、各級衙門、學館等大街以北者皆被焚燬,就連朝鮮宗廟亦未能倖免,僅留下崇禮門以東循南山下一帶猶存,小公主館因秀家之令得以儲存。見到此情此景,成龍不禁潸然淚下。
翌日,成龍拜見如松,請其發兵追擊倭軍。如松稱自己亦想追擊,但漢江無船,怎能進兵?成龍趕緊命人聚集大小船隻八十艘,供明軍使用,如松便命弟弟李如柏提兵兩萬乘船渡河。怎料,日暮時分,大軍剛渡過一半,如柏稱足疾復發,說要先醫好病,才能進兵,便乘轎返回漢城,渡過漢江的明軍亦隨之撤退。成龍聞聽,痛心疾首,但又無可奈何,只得仰天長嘆:“提督實無意追賊,但以謾辭紿應而已”。沒幾天,成龍就氣得臥病在床。
經略宋應昌怕別人說閒話,發牌文命如松追擊倭兵,而此時倭軍已撤退數十日。如松深領應昌之意,追到聞慶便撤回。這也不能怪應昌、如松,倘若明軍執意追趕,結果恐未可知。倭軍自從離開漢城後,步步為營,採用“迭休法”撤退,沿途朝鮮部隊皆不敢正面衝突。倭軍分兵於沿海,自蔚山、西生浦至東萊、金海、熊川、巨濟島一路首尾相連,分兵十六屯,皆依山傍海,修築城寨,挖掘塹壕。他們竟然還拿起鋤頭,種起田來,遲遲不肯渡海歸國。倭兵本來皆是農民出身,開荒種地,自然不在話下。
欲知鬼子是否信守和約,撤兵回鄉,且看下回分解。 。 想看書來
第六十回 明使初訪日本國 倭兵再攻晉州城
重疊青山湖水長,無邊綠樹顯新裝。
遠來日本傳明詔,遙出大唐報聖光。
水碧沙平迎日影,雨微煙暗送斜陽。
四頭千態皆湘景,不覺斯身在異鄉。
—— 徐一貫、謝用梓讚賞名護屋之詩
且說,萬曆皇帝聞聽漢城光復,倭軍不日歸國,心中大喜,遂詔諭宣祖李昖,讓其返回漢城,整兵自守,且念及明軍久徵塞外,鞍馬勞頓,命宋應昌、李如松等人率軍回國。應昌接到聖旨,趕緊上疏稱:倘若明軍撤歸,倭軍再次來犯,則前功盡棄;並道:“關白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吾救朝鮮,非止為屬國也。朝鮮固則東保薊遼,京師鞏於泰山矣。今日發兵協守為第一策,即議撤兵,少需時日,待倭兵盡歸,量留防戍部,覆南兵暫留,分佈朝鮮,量簡精兵三千善後”,沒想到應昌竟有如此戰略眼光,實在令人佩服。萬曆皇帝甚以為然,遂派來了援兵:泗川總兵劉綎所領福建、四川、雲南的五千兵馬。劉綎,人送綽號“劉大刀”,善使兵器據稱竟有六十斤,英勇善戰。其下四川兵卒更是能征慣戰,手中苗刀鋒利無比,堪與倭刀相比美。
如松見增援來到,終於下令發兵。明軍以劉綎所部為先鋒,渡過漢江,很快透過鳥嶺,直搗慶尚道。在大邱城外,劉綎所部之攻勢甚是兇猛,大邱倭軍一戰即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