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爛冬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筆鋇牧醬籩饕濉��時局饕搴凸膊�饕逑嗷ノЧァW鈧眨�率抵っ鞫雜諗分蘩此擔�釋�謖絞羌附�旅�模涸�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中,歐洲國家的損耗極大,普遍被戰爭折磨得精疲力竭,其全球力量也基本上成為強弩之末。
最後,個人主義也是歐洲轉型過程中的一大特點。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艾倫·麥克法蘭(Alan Macfarlane)對個人主義進行了這樣的描述:“社會是由自主、平等的單位也即獨立的個人構成的,最終,這些個體比任何較大的團體都更為重要。”這與東亞和南亞文化存在著極大的差別,後者認為,集體而非個人處於中心的位置。以家庭為例,英國的家庭制度可以追溯到13世紀,透過朝聖者的傳播,它奠定了北美家庭制度的基礎。這種強調核心家庭的個人主義體制,與中國和印度的大戶人家、包辦婚姻、血緣關係維繫的傳統家庭體系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所持的價值觀及其特徵,一直持續到今天,沒有隨著城市化和家庭規模的縮小而有所改變。所以,在西方社會,婚姻本質上是兩個個體的結合;而在中國和印度文化裡,婚姻是兩個家庭的結合。
在實現現代性的過程中,歐洲面對的是極為特殊的形式:外部威脅的相對缺乏、殖*義、工業優勢、相對緩慢的增長、歐洲內戰和個人主義。因此,我們不應該感到奇怪,歐洲的現代性比人們通常接受的更具特色。但是,因為歐洲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力如此巨大,以至於人們很難對特殊性和普遍性做出區分。不足為奇,歐洲人長期以來一直認為他們所取得的成就必須得到推廣,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普及和應用,必要時甚至不惜使用武力。只有隨著一系列新型現代性的興起,才有可能對歐洲經驗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做出區分。
歐洲的優勢
19世紀初葉,西歐和北美海岸國家的人均GDP大約是南亞國家的2倍,相當於日本、中國南部和東部沿海地區的水平。到1900年,西歐和北美海岸國家的人均收入至少是中國的10倍。18世紀後期,無法克服的經濟限制讓中國付出了無比沉重的代價,與此相反,歐洲正處於強勁的發展勢頭中,到處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歐洲轉型的關鍵是工業革命。1800年以前,英國的經濟蒸蒸日上;到19世紀下半葉,許多歐洲國家都取得了類似英國的長足進步。先前的經濟增長速度就像冰川移動般緩慢,現在西歐的複合增長率則遠遠超過了除美國以外的其他所有國家。除了北美、舊白人殖民地和1868年以後的日本,19世紀的歐洲享有或多或少的工業化壟斷地位,這種情形給其他國家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第一章 西方的興起(8)
歐洲與其他國家拉開的經濟差距,大大增強了其稱霸世界的能力。殖民時代原本興起於17世紀,但是自18世紀中葉以來,隨著對印度的逐步佔領,殖民時代迅速膨脹起來。憑藉基督教、文明、種族優越論的幌子以及舉世無雙的陸軍和海軍,英法領導的歐洲國家征服了世界大部分國家,其綜合實力在1914年之前對非洲爭奪戰的幾十年中達到頂峰。白人國家和中國、印度、北美、澳大拉西亞、南非等非白人國家之間爆發了激烈的戰爭,後者透過戰爭表明了自己的最終立場:反對歐洲殖民者對其宗教和統治者的攻擊,以及對他們土地和資源的掠奪。尼爾·弗格森寫道:
“西方霸權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非對稱性現象之一。總的來說,所有西方帝國——美國、比利時、英國、荷蘭、法國、德國、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大都市僅佔世界總面積的7%,人口也僅佔世界總人口的18%,但是它們的領土卻佔全球總版圖的37%,財富佔全人類總財富的28%。” 如果我們將俄羅斯也看成擴充套件到亞洲的另一個歐洲帝國,那麼西方帝國佔世界土地總面積和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一半。”
作為世界的主導力量,英國試圖根據自身的利益塑造全新的全球貿易體系。它主要透過大量出口製造業產品和以最低的價格進口食品和原材料來獲取財富。自由主義並不只是一個抽象的原則和無私的政策。透過這種方式,英國希望利用自己在製造業方面的壓倒性優勢,阻止其他國家透過收取關稅以保護本國新興產業的發展。英國倡導的國際自由貿易制度,對除西北歐和北美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區都產生了抑制性影響。殖民地世界的工業發展,多是極其緩慢的,或者根本不存在,因為歐洲列強一直都設法先發制人地保護本國生產者,阻止競爭者的出現。“無論殖民者的言論是多麼冠冕堂皇”,艾瑞克·霍布斯鮑姆認為,“殖民地和非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