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好場所,這好比要長好莊稼就得有肥沃的土地,是一個理兒。
改天換地的仁義村
老姚對農村有著很深的感情,不僅是小時候的影響,而且也跟他在當村支書期間致力於農業建設,有莫大的關係。那是一種骨子裡的感情,只要想到生養自己的這片熱土,老姚心裡就暖呼呼的、踏踏實實的。
老姚在家鄉非常受人尊重,原因很簡單,他有一顆真心;把人當成人來尊重、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006年2月14日,*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的一次講話中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們黨在深刻分析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全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域性出發確定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老姚覺得總書記的話很對,並且把總書記的話落到了實處。
以前的清徐仁義老村是典型的山西鄉村,一排排低矮的平房雜亂地堆砌在狹小的村落裡,彎彎曲曲、坑坑窪窪的泥土街……
老姚早就有個念頭,就是想把家鄉建成一個現代化的新農村典型,讓仁義村從自己這代人手裡改天換地。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姚巨貨 做事如山 為人若水(4)
經過反覆勘測,老姚把仁義新村的新址定在太祁高速公路仁義大橋下面。定址之後,老姚建了一排排現代化的五層小樓,讓全村940戶村民搬了進去。並且,老姚還計劃把老村拆掉,作為新村的二期用地。
新村建成後,老姚提出了進一步的“二一七三規劃”。“二”是對仁義新村南北兩架山——百龍山和磨盤山進行綠化美化,使其成為一大景觀。“一”是治理一條白石河,建起一條几百米長的順水壩,河中修三條攔水壩,可造地200畝。“七”是發起七項建設專案:免費進行仁義新村農家網的改造,不向群眾攤一分錢;打深層井七眼,保證農田用水,同時保證生活用水,使農村可以像城市一樣喝上自來水;新建和擴建學校(業已竣工);進行葡萄園公園建設,總投資已達300萬元;開發葡萄園小區,總投資2000萬元,建成上檔次、有規模的,集吃住、旅遊、購物、文化、貿易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商貿區,可安置2000左右的人員就業;“三”是實現村辦企業三個目標:辦好煤礦、酒廠、醋廠,安排130名村民就業。建生產煤氣設施的廠和陶瓷廠,使100名村民就業。創辦汽車運輸和商業服務網點,安排勞動力200名。
有關人員詳細給老姚算了一筆賬:綜合建設新農村的各個專案,總投資為1億多元。老姚說這是自己應該做的事。老姚對農民有著天然且深厚的感情,他與仁義村的村民打成一片,對所有人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對任何人都能坦誠相待,以心相交。
好多清徐的群眾都說,老姚是好人哪,像個火盆兒,人人想近他。他胸懷天下,永遠替別人、替家鄉人、替社會考慮,這是他一生未曾改變的世界觀。在他身上,我們知道了什麼叫不容易?容易的事堅持做下去並把它做好,就叫不容易。什麼叫不簡單?簡單的事堅持做下去並把它做好,就叫不簡單。什麼叫不平凡?平凡的事堅持做下去並把它做好,就叫不平凡。 老姚深深地熱愛家鄉的土地,一草一木都浸潤著他的心血,一山一岔都留著他的足跡,他與這裡的人民朝夕相處,呼吸土地散發出的氣息。對於老姚,忘我地付出,更多緣自對土地的情感。同時他在追逐著一個夢,一個引領中國農民走向富裕的世紀之夢。
付出並快樂著
在仁義村,有一座兩層樓日夜傳出悠揚悅耳的胡琴聲、板鼓聲和動聽的晉劇唱腔。大樓外面掛著一個牌匾:太原貫中藝術團。
這就是老姚創辦的聞名遐邇的民辦晉劇團。《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祖籍是山西清徐縣,老姚就給劇團起了這個名兒。
1996年3月,清徐縣晉劇團出於多種因素很難維持下去,逐步走向解體。老姚不忍心讓傳統藝術就這麼衰落下去,於是斥資幾百萬創辦了太原貫中藝術團,走出了一條民辦劇團的新路。
劇團成立後,從編導人員到演員隊伍到文武場的器樂演奏人員,其陣營堪比省市晉劇院。兼職演員中就有晉劇表演藝術家王愛愛、田桂蘭,主要演員有武文麗、楊志愛等21人,其中國家二級演員就佔4名。
太原貫中藝術團成立後,開始為全省農村免費演出,同時還接一些商業性的演出,商業演出的費用主要有兩個方面用途:一方面為了增加演職人員的生活福利待遇,另一方面還可以為劇團增加人員和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