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刷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一運動被稱為“單身幸福”,主要是讚美單身生活。它的提倡者有弗羅倫斯·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路易絲·梅·奧爾科特(Louisa May Alcott)和蘇珊·B·安東尼(Susan B�Anthony)。婚姻依然是女性的一個目標,但是那些不結婚的看起來也有能力對社會做出貢獻。 儘管女人們跨越了教育和職業的障礙,在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早期,一個沒有丈夫的女人依然不是那麼符合社會的看法。她被看作一個不自然的、憎恨男人的人,甚至是“像女的”——這是一個描述老處女的詞,她們中很多人都被認為是同性戀。就像喬治·艾略特(George Eliot)在《弗洛斯河上的磨房》(The Mill on the Floss)中描寫未婚的馬吉·塔利維爾(Maggie Tulliver)時說的那樣,是“大自然的一個小錯誤”。 當歷史進入20世紀,單身女人在社會學上被稱為“統計學上的不正常”。在出版於1949年《第二性》中,西蒙·德·波伏娃寫到:“對於女孩子來說,婚姻是她進入社會的惟一方式,如果她們老是不結婚,按照社會化的眼光,這就是浪費。” 不結婚的女人也被當作是對社會秩序的威脅。她們在家庭之外活動,這也就意味著她們不遵守那些統治著妻子們的規定。正如帕特里夏·歐伯萊恩(Patricia O’Brien)在1974年的研究報告《單身女人》(The Woman Alone)中寫到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