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就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城市要發展,要更新設施,增添功能,一定要被更改。為此,歷史文化遺存也一定要付出代價,但這個代價要過審慎思考和嚴格論證,它與“重來”是兩碼事。重來者無視城市的歷史存在與文化存在。它對於城市的歷史生命是一種斷送,對文化積累是一種徹底的剷除,對城市個性是一種摒棄。
不要把這個城市的“重來”之說僅僅當做一個不恰當口號。它是那種由來已久的無知與野蠻的城市觀在市場濟時代的惡性發作。尤其是在一些歷史街區一息尚存的城市裡,這種口號將催化城市歷史的終結式的消亡。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來操辦節日?
本文的題目是很荒唐的。節日本是一種民間的文化傳統,是大眾約定俗成的生活慶典。年年逢到這種日子,人們就自發地慶祝自娛自樂,閤家歡樂,普天同慶,古來如是,還要來操辦?
可是,由於時代轉型,生活驟變,加上曾很長一段時間視傳統為封建為落後。人們的節日情懷變得μ薄。不少節日漸漸遠去與生疏,甚至名存實亡了。然而,隨著全球化的加劇,不知不覺之間一種文化尋根的意識又生髮出來。於是,每每過年過節,便要請一些民俗學者坐在電視裡講年俗節俗。難道節日也要啟蒙和普及嗎?一代代過了上千年的年節,如今反要請人來講解與傳授,豈不可笑?節日是人們一種自發的共同的文化情感與文化習慣。如果沒有這種情感,還能由衷地過節嗎?這是不是一種文明中斷的跡象?想到這裡,感到有點可怕。
在這樣的情境中,節日確實需要有人來倡導和操辦了。那麼來擔當這個角色呢?
記得多年之前,機關單位過春節時,門口扎彩掛燈,大企業還要熱熱鬧鬧辦一個有唱有跳有笑的晚會,這些年沒人操辦了,給每個人發點年貨便早早放假,各自回家;還有,先前每到清明前後,學校便組織孩子們到郊外春遊,現在都忙著賺錢,哪還有這份閒心?於是,在市場濟時代,這個節日操辦者的差事就落到了商家的身上。文化上的事一落到商家身上就要變味兒。
商家會怎麼操辦節日呢?首先,把長假的節日稱做“黃金週”,想方設法把節日這些天變為購物日、旅遊日、消費日、花錢日。
再有,節日來都有內容的,到了商家手裡,自然是什麼好賣就賣什麼。我們曾埋怨如今的節日都變成飲食節了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燈節吃元宵,春節吃餃子加年糕。其實這正是商家一手操辦的結果。近年來,逢到過年,商家不是又在極力號召人們到飯店裡吃“年夜飯”嗎?
別以為我在這裡責怪商家,人家商家對於節日是不必負文化責任的。商家要的是商品價值,而非文化價值。哪兒有賣點,就在哪兒使勁。賣艾草能賺錢嗎?賞月能成為賣點嗎?如今大小城市夜裡都要亮起來,抬頭向上看,恐怕連月亮也找不到。中秋節裡最大的賣點也就剩下月餅了。還能埋怨商家們的月餅大戰嗎?倘若全是三塊錢一個的月餅能賺到幾個錢?進入了市場的節日只能順從市場的規律。這叫做“市場霸權”。
這樣,今年的七夕也開始市場化了。其因是七夕熱鬧起來了。近年來洋節(情人節等)愈演愈烈,文化界一些人士便呼籲國人拿出自己的以愛情為主題的七夕節來抵抗洋節的“入侵”。在剛剛度過的“文化遺產日”裡,七夕節又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商家眼裡,這個幾乎被我們忘掉的節日就生出一些商業價值。還有一個因是今年的農曆七月適逢閏月,出現兩個“七夕”,這是三四十年才會出現一次的巧合。從市場角度看,凡是能夠引起人們興趣的都是能夠生財的賣點。於是,商家便動手操辦七夕了。
其實七夕本有兩個主題。一是讚美女兒們的心靈手巧,聰明穎慧。所以七夕節又稱乞巧節。記得我小時候每至此節,清晨時分,家中的女子要聚在一起,往一盆水這盆水要晾一夜輕輕地平放上做活的針,比比看放的針能夠浮在水面上,不沉入盆中。這些民俗遊戲都與“女兒的心靈手巧”有關。七夕節的另一個主題是透過牛郎織女的傳說,頌揚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兩情相許、信守一生、白頭偕老。牛郎織女是婚後夫妻,不是婚前戀人,牛郎是用扁擔挑著兩個孩子千里迢迢去與織女一年一度地相會的。記得那一天只要下雨,大人便說這是牛郎織女在落淚,在抱頭痛哭。這與西方表達情人相戀的情人節是完全不同的。
然而,商家是不管這一套的。精明的商家從一些用七夕節抵禦洋人的情人節的輿論裡看出商機,看出七夕節也可以被改造為一個“黃金日”,那就是乾脆把七夕節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