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怎樣的。
在社會執行過程中,人在其生物本能的驅動下,透過對物、性、權的追求,人與人相互之間結成一定的關係,人的社會活動包括了追求財富、情愛、權力、求知這些基本活動。每個人根據其存在狀況,其中包括智力、體質、學識、經驗、機遇等來決定其對於物、性、權的佔有關係。
從人的生存活動看,由於人的行為受其本性所驅動,人類群體中每個人都在努力滿足自身的需求,因此這些行為不可避免地導致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即產生各種利害衝突。另一方面,人們又有共同的利益,人與人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係,一個人不可能脫離他人和社會孤立存在,人們需要透過合作來達到共同的目的。因此,人們需要協調相互之間的關係,而社會作為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相對穩定的結構。
同時,社會也是物質和精神的交換場所。人類社會的結構反映了人的生存狀態,表現為一種結構和秩序,體現了不同個體和群體之間因各種利益而結成的相互關係。在人類社會里,人們從事各種各樣的物質和文化活動,這些活動貫穿於產品的生產、流通和消費這一系列的環節,生命也就存在於人與人、人與物的相互關係中。
從人類社會形態的演化看,人類社會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社會,這些不同的社會形式實際上反映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相互關係的變化。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係在不斷改變,人在不斷地重新認識自然和自我,並對原有的生存方式進行調整和修正,這些調整和修正最終都會在社會結構的變化中體現出來。
人類發展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認識和改造自然能力增強,這表現在人類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和科學認知體系的建立;二是人與人之間關係趨向和諧,即逐漸消除人與人之間緊張對立的關係。人類的發展從根本上說是在人性(生物性)的作用下實現的,人有意識地追求生存狀態的改善,即人的欲求在更大程度上的滿足,在人對自然和自身不斷加深的認識中,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得以實現。
在人類出現的最初階段,人類社會的結構與一般的靈長類很相似,那時的人類以部族的形式存在,靠血緣關係來維持群體的相對穩定,這是由人類當時的生存狀態決定的。隨著人類智力的發展,人的自我意識的開始覺醒,並對自然和自我的認識逐步積累和加深,人的生存方式也因此漸漸地發生了變化。社會發展包括了人與物、人與人的關係的變化,人類開始使用工具,耕種糧食,蓄養牲畜等等,人維持生存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另外,人類部落群體不斷擴大,個體之間出現了不同的分工。人類生存方式的改變更有利於人類抵禦自然災害和危險,同時這種改變促進了人與一般動物的分化。
原始社會的人類仍處於矇昧狀態,對自然有很強的依賴性,並且人對於自然和自身的認識相對膚淺,這表現在人更多地受到生物本能的左右,人與自然的關係是相對被動的。同時,由於受對自然認知的侷限,人對自然世界有很強的敬畏感,感到一種強大的異己力量支配著整個世界,從而不能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的存在狀態。在這個階段,人類社會的發展是非常緩慢的。
在原始社會之後,人類又經歷了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這些社會的結構都和生產力發展狀況以及人對相互之間關係認識有關。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對於自我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認識在逐步改變。從基本人性出發,個體的人都要最大限度地擴充套件自己,並希望自己在生存競爭中處於有利位置。然而,個人的行為受到具有同樣利己傾向的他人的約束,這就需要人透過不同的方式來調整相互間的關係,在這個調整過程中社會形態發生了變化。
在人類的這段發展時期,最突出的特點是不同的個體、不同的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集中於為爭奪以土地為主的生存資源而引發的衝突和戰爭。此時人類的認知雖然較原始社會的有了進步,但人對人與自然、人與人關係的認識依然不夠深刻,存在著許多偏差。人有利己本性和從動物那裡沿襲下來的好爭性,而人又不能理智對待這些生物本能,在這種狀況下,人不能協調好人與人或集團與集團之間的矛盾,一個人(集團)將他人(其它集團)視為實現自身欲求的障礙,通常是透過武力和戰爭來解決利益的糾紛和衝突,透過對他人(其它集團)的征服和奴役來達到自我滿足的目的。
在這樣的歷史階段中,人的生存行為更多地以自我(或集團)利益的滿足為出發點的,在這種狀態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