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臣,聞周,殷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淳于越認為如果要是秦朝江山長久,就要效仿殷商和周朝的典制,分封宗室功臣以為屏障,如果有朝一日,天子闇弱,又有像田常,六卿那樣的大臣,勢必會取代秦朝的統治。
田常,戰國田齊的開創者。田常為姜齊大夫的時候,學習自己的父親田乞厚施百姓,向百姓出借糧食的時候,大斗出,小鬥入。贏得了齊國百姓的好感。除掉了與自己政見為敵的監止,又弒殺了齊簡公,但是因為對百姓很友善,雖然殺了國君和大臣,但是沒有遭到國家的排斥,一樣的受到尊崇。
六卿,指春秋時期晉國的六位當權的大臣,範,智,中行,趙,魏,韓六家,世襲官爵掌握軍隊,擁有自己的封地,而晉國國君不得不向六家稱臣。最後趙,魏,韓三家平分了晉國。
天子弱,而大臣強,本末倒置。為了避免這一現象,就要大封諸侯,為自己守衛疆土,那麼在內的大臣,就不敢肆意妄為。
秦始皇對是否分封採有懷疑,估計此時的秦始皇也拿不定主意,就下令大臣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丞相李斯就堅決反對分封。李斯當時已經取代王綰為丞相。早在秦朝建國之處,在是否要分封諸侯的時候,李斯的態度就非常強硬,堅決反對分封。這次他的態度再次成為決意結果
李斯認為:
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
李斯認為,淳于越說的事情,是天註定的,沒有辦法改變。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現在的秦朝的功德已經無人能及了,傳代萬世也是註定的。
李斯不僅駁斥了淳于越的觀點而且開始對儒生髮動了攻擊,認為儒生不識時務,而且蠱惑人心。
李斯駁斥儒生:
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異時諸侯並爭,厚招遊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闢禁。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
李斯為了宣揚在文化方面也有進行統一,避免朝堂上出現多種學說,但是李斯的建議過於極端:
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
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第一:以古非今。以古代的典章故事來約束現在的事,或者要求以古時候的標準,要求當局要遵照古制來辦事。李斯認為這不合時宜的
第二:私學非法。私學的存在嚴重威脅著文化的統一,應當予以取消。
第三:非議政事。學者在討論政事的時候,時常排斥政府的命令,擅自指著批評,這不利於政令的下達。
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實現文化統一,要按照以下方法來做:
第一:收集天下所有的史書,只要不是記錄秦國曆史的,都要焚燒。
第二:不是博士官所教授範圍的書,比如《詩》,《書》,諸子百家文學等,各地都要進行收繳,這些工作要在三十日內結束,凡是知情不報者要論罪處理,要在臉上刺字,受髡刑(把頭髮剃掉)判戍收三年城牆,官民一視同仁。
第三:三類書不燒,醫書,占卜類的,種植農業類的不燒。
第四:凡是要學習法令的,可以拜官員為師,跟官員學習。
李斯這一建議,是為了能夠達到文化上的統一,使朝野一致,有利於國家管理,便於統治者對人民的奴役。
文化的本身就是源自於群眾的喜好,群眾喜歡這個東西,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種文化,先秦諸子利用自己的體會,自己的理解達到了形成一種符合不同人需求的文化。
秦朝實際上是法家,法家的觀點就是以法治國,所以對其他諸子言論就要採取封閉的態度,而對於史書的焚燒,也印證了一句話:歷史是勝利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