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熱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產國外銷售;三分之一國外生產國外銷售。
要使平臺國際化,當然最關鍵的還是那句老話,要有開放相容的心態、視野、價值觀,看得到“共贏”的空間。張瑞敏接受記者採訪就說:“同跨國公司比,我們沒有資本優勢,沒有技術優勢,也沒有國際市場優勢,我們唯一高於他們的是在中國本土市場上的銷售和服務網路。但我不會用這個網路去封殺外國企業,而是利用這個優勢與他們合作,我允許他們利用我們的網路賣他們的東西,以此來換取在國外我們利用他們的網路來賣我們的東西。”
國際化平臺催生優秀的本土VC
VC業是倚重國際化平臺的典型例子。海歸風投大舉登陸,帶來了錢,帶來了機遇,帶來了新的創業機制,創業計劃書、期權和各種激勵機制,也帶來了重視管理團隊的創業風尚,催生一大批創新型成長型企業。譬如熊曉鴿所在的IDG,投資過亞信、搜狐、噹噹、金蝶、蘇達、百度、攜程、搜房……吳尚志的鼎暉,投資過蒙牛、分眾傳媒、李寧服裝、南孚電池、雙匯食品……閻焱的賽富基金投資過中海油、盛大……。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的是,中國這些風光無限、能夠縱橫海內外資本市場的VC背後,都有著自己的國際化平臺。IDG本身就是全球性基金;鼎暉前身是中金公司投資部,其投資往往聯手國外投行,蒙牛乳業、永樂家電是與摩根斯丹利聯合投資,分眾傳媒、雙彙集團則與高盛聯手;賽富基金則是從日本的軟銀“獨立”出來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