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堡,結果十五的紅火便集中到了喬家堡,祁縣在元宵節的夜晚變成了一座冷清清的空城。這可就影響大了,盛傳一時。去年元宵節史耀帶著家人就是在往祁縣去的路上聽到訊息,調轉車頭到喬家堡看的熱鬧,看熱鬧還不算,喬家在自家的院子裡露天擺開一百多張桌子的宴席招待有頭有臉的人物。史耀當然也吃了喬家的元宵宴席。
今年史耀也模仿喬家來上一回。元宵乃喜慶日子,各方來客不論官人、財主還是大賈,大家一起開懷暢飲,加上席面還有兩位跑學的進士郎賦詩,好一番熱鬧,挨至宴席結束,天色已近黃昏。史耀請客人到院中易席而坐,擺上各種水果和名菜,品茗賞月。兩位進士又應眾人的請求,以月亮為題作起詩來。
這時候大院內的僕人和幫忙的村人出出進進擺桌子搬凳子,為晚上的百人大宴忙碌開了。不久,一陣馬嘶車輪滾動之聲傳來,縣城裡的高蹺隊和旱船隊先後到了。嘈嘈嘁嘁的人聲從大院的四面八方傳過來,這就不只是史家大院,而是整個的上史家村就像是一鍋即將滾沸的水,沸沸咕咕喧騰起來。
月亮斜斜地掛在東邊的天空上,在晉中平原的田野上,順著車馬大道和農田小路,一輛輛載著人的馬車、驢車和一群群步行的窮苦農民,從四面八方踏著月色聚向上史家村。歡聲笑語隱隱傳來。被自己的壯舉刺激得十分興奮的史耀不斷地離開座位走到院子門外去迎接不期而至的貴客。貴客都請到了內院。客人越來越多,內院裡的安靜亦為熱鬧的氣氛所代替,都是場面上的人大部分互相認識,彼此寒暄問候之聲不斷,兩位詩人也停止了作詩。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2兩處三進的套院(1)
正值春耕春播的農忙季節,要耕地要整地要運肥施肥浸泡種籽,地裡有做不完的營生,回到家裡還要做飯洗衣打整家務,縱然這樣,古海娘還要忙裡偷閒地串門聊天。傑娃家靖娃家張嬸家,就連住在村北的樊家她都去了,或是借牛具或是還笸籮了,尋找著各種理由發洩自己的情緒。就連平日裡幾乎不來往的段靖娃的侄爺小南順的首富段財旺家她也去了。段老財以小南順的首富自居,眼界很高,他家的宅院坐落在村子中心,是三處全封閉的三進磚瓦院,總是靜靜地關著門,令古海娘望而卻步。現在古海娘底氣足了,敲響了段老財的大門,張口提出借段家的耕牛使用兩天。其實村子裡養耕牛的人家有二十多戶,今日古海娘偏要借段老財家的用——老太太擰麻花,要的就是這個勁兒!東家出西家進,聊談的主題逃不了她們古家全家被邀去赴史財東家赴宴的事情,繼而又不可避免地說到她的兒子古海。兒子的成功在做母親的心裡燃起的希望之火,照亮了小南順,使古海娘彷彿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
杏兒的興奮比起婆婆要含蓄一些,她的社交圈子並沒有擴大,還是侷限於靖娃家、傑娃家和張嬸家。只是要比過去活躍得多,對傑娃媳婦的羨慕妒忌的心情不見了,臉上總是掛著笑。衣著也要較過去整齊多了,一天到晚嘴裡哼哼著,把一些苦懨懨的民歌唱出了喜滋滋的味道。
古靜軒就不同了,老爺子的思想比杏兒婆媳要寬闊得多,也深刻得多。他不像古海娘那樣壓不住陣式,顛顛地四處去炫耀;昂亢和興奮並沒有改變他沉默寡言的性格。從早到晚依然是言語極少,照例是每日清晨早早就挎了糞筐去拾糞,走路時也還是和往常一樣眉頭微皺目光盯著腳尖前三尺遠的地方;見著誰打招呼寒暄並不提海子和他們全家到史財東家赴宴的事。而實際上他的心思要比家裡的婦人們鑽得更深,走得更遠,就像地裡長著的黑豆,下種之後只是先把力量和營養用在根系上,根已經紮了很深了,地面上卻看不到出芽。老頭子照例是不做田地裡的活計,卻有一點變化連古海娘和杏兒都不曾注意到。她們婆媳下田做活兒的時候,古靜軒不像往常一樣閉門讀書了,而是揹著手走出院門,沿著自家的院牆繞過西鄰的張嬸家的院子,一圈一圈地走,觀察著、思忖。有時候一個上午能繞著兩家的院子走十幾圈。還常常站在自家院子的東牆下衝著牆外的一片田地呆呆地發怔。那是住在他房後的段靖娃的堂叔段舉的三畝上好的水地。
古靜軒在想什麼?他在想古家未來的宅院!說到宅院就不簡單,它不止是供人們居住生活的一個空間。對於古靜軒來說,或者更進一步對於晉中乃至山西人來說,甚至再大膽地推而廣之對於受儒道文化薰陶了幾千年的中國人來說,宅院就像一面旗幟,它標誌著一個人一個家族在事業上成就的大小和社會上的地位高低;它是一個人走向世界的出口,也是一個人完成自己使命之後的一個安靜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