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頁)
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孟子說:“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孟子只是強調殺身成仁嗎?對於這個問題,請提出你的看法。
3�孟子講述“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這個故事,有什麼含義?請加以說明。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孟子卷·論行為(1)
孟子既主張人性本善,以為仁、義、禮、智四端,皆存於我心,但如何存養擴充,則有待個人的修為。而修為之道,首重守身;守身在事親,事親之道,其惟孝悌而已矣。孟子曰:“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事親,事之本也……守身,守之本也。”(《離婁》上·一九)有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是以本大類首列“行止務本”。
禮、義、廉、恥,(新浪讀書獨家首發)在天下國家是治亂之關鍵,在個人修持是德行之準則。得志時可以與百姓共同施行,不得志時則獨行其道。是以君子極重操守,無論出處進退、取予辭受,皆須權衡利弊;待人處事,尤須時時自反,庶幾可以無恥辱矣。故列“涵養操持”次其後。
一、行止務本
孟子的主張非常務實,因此落實在現世的做法也非常務實。他要求我們從日常生活做起,先親愛自己的父母、兄長,然後擴大到周遭的朋友、鄉人,再擴大到所有的人,最後擴及萬物。父母是生養我們的人,人類不需要學習,自然就懂得愛父母,由這種自然的愛推展出去,而至於仁民愛物。這就是“道在爾”,也就是務本。本節選錄“君子之於物也”、“道在爾”、“事孰為大”三章,以見孟子的主張。
(一)
孟子曰:“君子之於物①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盡心》上·四五)
章旨
孟子指出君子對於親親、仁民、愛物,其間的愛是有差等的,仁民、愛物皆當以親親為本。
註釋
①物指草木、禽獸。
析論
孟子的主張從人性出發,因此極為務實,不為高蹈之論。以人和外界的關係而言,孟子指出君子對草木、禽獸,有愛心而沒有仁心;對於一般人,有仁心而沒有親情。君子由親愛自己的親人,然後擴及仁愛一般人,再擴及愛惜一切草木、禽獸,這種愛合乎人性,可大可久,因此可以在人類社會實踐。同時代的墨子,主張愛無差等,很有理想性、很動人,但是卻只能造成一時的狂熱流行,過一段時間之後就退燒了,因為不合人性,一般人很難長期實踐。惟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是符合人性,才能推己及人,做到仁民、愛物的境地。
(二)
孟子曰:“道在爾①,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離婁》上·一一)
章旨
孟子指出人人親親長長,天下就太平了。
註釋
①爾通“邇”,近。
析論
人世間的事,本來是很簡單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人做好自己應做的事,天下就太平了。
孟子說的親親、長長,只是一個開端。能親愛自己的親人,這是仁的自然呈顯;能敬重自己的長上,這是義的理性成長,再進一步擴充,當然能為國盡忠,見財思廉,待人有禮,行己有恥。
但是,有些人為了私利,會用很複雜的手段,製造出很多不誠實的事情來,一般人因為資訊有限,往往把複雜的手段誤以為事情真相,於是所思所為受到誤導,久而久之,把平易的道理想得深遠了,把簡單的事情看得艱難了。這時候,唯有直指本心,親親長長,在自己的地位上,做好自己該做的事,這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三)
孟子曰:“事①孰為大?事親為大。守②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③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之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曾子④養曾皙⑤,必有酒肉;將徹⑥,必請所與⑦;問有餘,必曰‘有’。曾皙死,曾元養曾子,必有酒肉;將徹,不請所與;問有餘,曰‘亡矣’,將以復進也,此所謂養口體者也。若曾子,則可謂養志也。事親若曾子者,可也。”(《離婁》上·一九)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孟子卷·論行為(2)
章旨
孟子指出守身事親的重要,事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