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頁)
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此編列“君子深造之以道”為第三章。為學不達標準,不可半途而廢,才能自我實現,有所成就,因此編列“有為者闢若掘井”為第四章。至於“仲尼亟稱於水”章,暢論為學必須有本有源、按部就班、盈科而進,乃可底於有成,今編為第五章,以為本單元的結論。
(一)
孟子曰:“羿①之教人射,必志於彀②。大匠③誨人,必以規矩④。學者亦必以規矩。”(《告子》上·二○)
章旨
txt小說上傳分享
孟子卷·論教育(5)
孟子以射箭、工藝為喻,說明為學必須先確切把握基本方法。
註釋
①羿音yì,人名,古代善射者。
②志於彀用心把弓拉滿。彀,音gòu,弓滿。
③大匠技藝高超的工匠。
④以規矩使用規矩畫方圓。
析論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做老師的一定是把追求知識、研究學問、涵養智慧的基本方法教給學生。學生依據老師傳授的方法和指點的要領,勤下工夫,不斷練習、思考、體驗,才能嫻熟技藝,融會貫通,深造自得,從容中道。不但習得學術的精華,甚至於還能激發創造力,對於所學有所創穫發明,對於人類文化有所貢獻。
教學過程中,“志於彀”、“志於規矩”是相當重要的。孟子曰:“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盡心》上·四一)彀與規矩是學射箭、學工藝最起碼的要求。像羿那樣的神射手,教弟子射箭,無論弓箭或弩箭,一定先傳授張弓射箭的正確姿勢和基本方法;以期集中心志,射中目標。這就是教人“必志於彀”的教學原理。至於技術老練的師傅,教學內容雖然異於神射手,然而教學原理卻是相通的。他一定是先把工藝的基本知能教給徒弟,讓徒弟操作嫻熟。至於掌握訣竅、激發創意、出藍勝藍等進一步的創新和發展,那就是做徒弟的事了。
孟子強調“學者亦必以規矩”,換言之,就是指點弟子研究發展身心性命之學,必須存養本心,擴充四端,實踐仁、義、禮、智等各種德目,遵循“尊德性”的規矩。等到義精仁熟之後,自能從容中道,成賢成聖。
(二)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①,登太山而小天下②。故觀於海者難為水③,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④。觀水有術,必觀其瀾⑤;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⑥。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⑦。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⑧。”(《盡心》上·二四)
章旨
孟子說明聖道大而有本,學者應立志循序漸進,通達聖道。
註釋
①孔子登東山而小魯孔子登上魯國的東山頂看魯國,就覺得魯國小了。東山,在今山東費縣西北。小,作動詞用,以……為小。下一句“登太山而小天下”的“小”,詞性與此相同。
②登太山而小天下登上太山頂看天下,就覺得天下小了。太山,即泰山,主峰在山東泰安縣北,為五嶽中的東嶽。
③觀於海者難為水觀看大海壯闊波瀾的人,就覺得江、河、湖、潭等便難以稱得上是水了。難為水,難以算得上是水。
④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在聖人門下接受聖學啟迪的人,就覺得天下其他的言論便不足觀了。
⑤瀾水中大波。
⑥容光必照焉只要是能夠容受光線的縫隙,一定會照得明亮。容光,容受光線的縫隙。焉,代詞,指容受光線的縫隙。
⑦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流水這種東西的特性呀,它是不把坑洞填滿就不會向前流的。盈,滿。科,坎也,坑洞。
⑧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君子立志行道,不到文理成就蓄積深厚而斐然可觀的境界,是不能通達聖學的。成章,文理成就斐然可觀。達,通達聖學。
析論
我們探討學理,研習技藝,只要精進不已,往往能日新又新,提高自己的水準和境界。一旦達到較高的層次,眼界自然就開闊了。“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身在其中,往往不自覺其狹小。一旦自身學藝高明瞭,再回頭觀照,就自然有“小魯”、“小天下”的觀感。朱熹《孟子集註》對於本章發端兩句詮釋得相當中肯:“此言所處益高,則其視下益小。所見既大,則其小者不足觀也。”
天下的水域中,大海是最遼闊、最壯觀的,觀眺大海之後,我們還會認為江、河之水比大海遼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