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4/4頁)
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等國殘虐人民,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夫誰與王敵有誰能和大王為敵呢?
析論
粱惠王再三戰敗,一心一意只想雪恥復仇。除了企圖凝聚強大的軍事力量,殺人盈野、殺人盈城之外,就沒有別的方法了。他希望孟子教他的,也不外乎此。這樣的想法真是無濟於事。孟子一向主張施仁義,行王道;主張“保民而王”,則無敵於天下。當然他的回答會讓梁惠王大感意外了。
首先,孟子提出“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三個施政要項。他認為只有法治清明,刑期無刑;降低稅率,藏富於民,才能使人民安居樂業,努力稼穡,增加生產。如果不能“省刑罰”、“薄稅斂”,而一味地苛刻待民,則民不聊生,勢將離心離德,紛紛遷往他國,還談什麼深耕易耨,談什麼“願比死者一灑之”呢?
人民飽食暖衣之餘,就要提高其教育水準。“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讓每一名丁男都身強體健,知書達禮,他們自能“制挺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了。為什麼呢?要知道治國的要務就是施仁政於民,把人民照顧好,讓人民安居樂業。如果不此之圖,一如秦、楚等國,“奪其民時”,不顧人民有父母妻子凍餓離散之苦,硬是把人民逼上戰場,以滿足國君開疆拓土的私慾,這就是“陷溺其民”,就是“殘民以逞”。其結果必然是眾叛親離,不得民心。只要有機會,人民必然叛離,國君將成獨夫。“陷溺其民”和“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