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莫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感覺的人而言是悲劇。”
思考是人類的特質,一個善於思考的人,才能為所處的時代和社會貢獻更多的東西。
化學家拉瓦錫年輕時學習很勤奮,成天泡在實驗室裡做實驗,一刻也不懈怠。一次,他的老師見他又在擺弄儀器,就問他:“你清晨在幹什麼?”“在做實驗。”“那你上午在幹什麼?”“在做實驗。”“那下午呢?”“也是在做實驗。”“晚上呢?”“還是在做實驗,”拉瓦錫不無得意地說:“我午夜12點才睡覺,第二天清晨5點就起床做實驗……”最後,老師問他:“那你什麼時候在思考呢?”拉瓦錫一時間懵了。直到老師走了,他才如醍醐灌頂一般,心想:是啊,如果沒有休息和思考的時間,做再多的實驗又有什麼用呢?
從此,拉瓦錫仍然勤奮地做實驗,但他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用於思考,這讓他的學業突飛猛進。
英國哲人培根說:“把思考權交給別人,自己就不會走路了。”如果沒有一定思考的時間,任何人都不可能取得偉大的成就。有些人成天忙忙碌碌,看上去很勤奮,其實他們只是按部就班地工作,而忽略了思考的價值。實際上,孟子所說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道理,到今天仍舊沒有改變。
※虹※橋書※吧※BOOK。※
第40節:第六章 鑽石就在自己家裡(7)
前蘇聯學者伊凡?葉夫裡莫夫指出:“一旦科學的發展能更深入地瞭解人腦的構造和功能,人類將會為儲存在腦內的巨大能量而震驚。人類平常只發揮了大腦功能極小的一部分,假如人類能夠發揮大腦功能的一半,將輕鬆學會40 種語言,背下整本百科全書,拿下12 個博士學位。”
如何發揮人腦這種巨大的潛能呢?最佳答案還是“思考”。
思考究竟有多麼重要?人類的思維究竟能達到什麼樣的境界?愛因斯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想入非非的愛因斯坦
有一次,喜劇之王卓別林的一位影迷給他寫了封信,信中說:“您的電影世界上每個人都看得懂,您一定會成為一個偉人。”卓別林在回信中寫道:“我更加欽佩您,您的理論世界上沒有人看得懂,但您已經成為了一個偉人。”
給卓別林寫信的那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他的“相對論”是科學史上最神秘的理論之一,而他本人則被公認為當代最聰明的人物。
愛因斯坦的智慧究竟來自哪裡?這是不少科學家都在研究的課題。最後他們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比任何人都使用得更多。也就是說,愛因斯坦勤于思考的個性,激發出無窮的智慧。其實,小時候的愛因斯坦在常人眼裡並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甚至一度被視為“低能兒”。
愛因斯坦於1879年生於德國一個猶太人家庭。他的父親是個機電工程師,一心希望愛因斯坦能夠子承父業。然而,愛因斯坦4歲的時候還不會說話,以至於父母擔心他將來是個啞巴。後來,愛因斯坦慢慢學說話了,但是說得很不利落,到7歲的時候,他還只能重複一些短句。
他舉止遲鈍,不合群,喜歡獨處,常常自言自語,就像說夢話一樣,以致老師認為他是個低能兒,根本沒法教育。父母一開始也擔心他是個低能兒,但久而久之,他們發現兒子具有遠遠超越其年齡的心智,而且勤于思考。一次,父親把一個羅盤作為禮物送給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愛不釋手,他發現無論自己怎樣轉,羅盤指標都一直指向北方。愛因斯坦對這種現象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他想:是什麼力量使指標始終指向北方呢?於是他把屋子北邊的東西搜了個遍,沒有任何發現。12歲那年,愛因斯坦得到一本歐幾里得的《平面幾何學》。一般的小孩是很難對這種著作感興趣的,他卻讀得津津有味,被書裡的世界所深深吸引。
愛因斯坦在自然科學方面的才華逐漸顯露出來,令他的同學們望塵莫及。他用幾年的時間,掌握了全部的基礎數學,以及微積分等高難度的數學理論。愛因斯坦學習有一個特點,他只做有用的思考,從不死記硬背。有一次,有人考他聲速是多少。愛因斯坦坦然答道:“我不知道。”那人嘲笑他,說這麼簡單的問題怎麼都不會。愛因斯坦平靜地說:“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任何一本手冊中都能找到,我何必非要記它呢?”
16歲的時候,愛因斯坦違背了父親的意願,沒有進入機電工程這個“體面的行業”,而是選擇了物理和數學作為畢生奮鬥的領域。他考上了蘇黎世綜合工業大學,刻苦攻讀這兩門課程,邊讀書邊思考,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愛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