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見卻不多,難道鞍鋼在大躍進的高潮中置身於外?
二、
在50…60年代初的中國大型企業中,鞍鋼佔據著最重要的地位(大慶油田以後取代了鞍鋼的地位),堪稱是社會主義國營企業的龍頭老大。1949年8月,應中共中央的請求,斯大林派出數百名蘇聯專家隨秘密訪蘇的劉少奇抵達東北,其中大部分的蘇聯專家被安排在鞍鋼。
「一五」期間,是鞍鋼發展的重要階段,中共中央出於加速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戰略安排,把鋼鐵等重工業列入國家經濟建設的頭等重要位置。在蘇聯專家的全面指導下,鞍鋼系統地引進了蘇式工業管理模式,成為新中國的鋼鐵生產基地。
蘇式工業管理模式的核心就是實行一長制,鞍鋼所屬各個廠礦全面落實了一長制的經驗,並相應建立起總工程師、總工藝師、總化驗師、總檢驗師、總會計師的制度。由於鞍山市的主體部分就是鞍鋼,因此,中共鞍山市委書記同時兼鞍鋼黨委書記和經理,在黨的關係上,鞍山市委和鞍鋼黨委直屬中共遼寧省委導,但北京的國家計委、經委、建委和國務院的冶金部都對鞍鋼有十分具體的業務指導關係。
在整個50年代,鞍鋼作為社會主義工業化的一種象徵,甚至吸引了一些文藝家選擇鞍鋼作為他們的生活基地。著名女作家草明在鞍鋼落戶十年,掛職於某鋼鐵廠任黨委副書記,於1959年寫出配合政治鬥爭的長篇小說《乘風破浪》;四川作家艾蕪也長期在鞍鋼體驗生活,並寫出長篇小說《百鍊成鋼》。今天的人們也許早已遺忘了這些作品,但它們卻是那個時代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