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吃肉,不吃蛋,或少吃蛋。湖北省規定:從縣到省,除特殊需要外,一律停止供應肉食。1959年4月,武漢市將停止肉食供應的範圍擴大到餐館、合作食堂、點心鋪。偶有供應,群眾排隊如長龍。'10'
(4)對大城市節日供應困難的反應
1959年1月至4月,上海市市民的豬肉供應減少了35。92%,家禽減少75。19%,蛋減少79。56%,雞、鴨、魚則早已停止供應,原每人每月肉供應6兩(老秤)已不能夠維持。長期銷售不旺的代乳粉、代藕粉成為暢銷品。糧店開始出售部分山芋絲、苞米粉,作為居民的定量口糧。'11'全國首善地區北京市的節日供應也捉襟見肘。1959年春節,在各地大力支援下,北京的食品供應仍比1958年減少。1959年端午節,馬寅初因沒買到雞、肉,只吃了幾個粽子。他說,活了78歲,第一次沒過端午節。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傅鷹在家養了50只小雞。
與大城市相比,小城市的供應更加困難。1959年山東省棗莊市黑市地瓜幹8毛錢一斤,洋槐葉5分錢一斤。'12'
對此,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反應是,號召勤儉建國,開展新舊社會對比活動。
(5)對非正常死亡人數激增的反應
1957年12月,各地就有非正常死亡的內部通報。1958…1959年後,情況日趨嚴重,據不完全資料反映:'13'
1959年冬至至1960至4月,江蘇省寶應縣35391死亡,其中絕大部分為餓死,該縣縣城內拾到的棄嬰有927名,其中死嬰153名。'14';
1960年1月至2月,江蘇省高淳縣非正常死亡1171人'15'……
對於此類非正常死亡事件,北京的基本態度是,認定事件起因是“民主革命不徹底”,'16'要求以階級鬥爭的方式反擊階級敵人的破壞,同時責成地方妥善安置災民,處理好善後工作。
北京領導層對上述所有“消極現象”的總體判斷是:
(1)認定現在全國糧食形勢一片大好。1960年1月26日,國務院下發檔案宣佈,1958、1959年糧食獲得特大豐收。當前糧食形勢好得很,國家糧食庫存在1959年6月底343億斤的基礎上,1960年6月底將達到500億斤,而1960年6月底的實際庫存僅為127億斤。'17'
(2)認定消極現象僅是“一個指頭”的問題,其它“九個指頭”都是好的。
(3)堅持大辦公社食堂的政策。廬山會議後,重又沒收農民自留地;1960年3月後,統一將糧食分配到食堂(不分到農民手中)。到了4月,全國農村已有4。4億人參加了食堂。
(4)將社會各界對糧食供應方面的意見,一律視為階級鬥爭和兩條道路鬥爭的反映,把群眾對糧食供應方面的不滿定性為“鬧糧”。而“社會主義不會餓死人”則成為一條鐵律,所有現實都必須經此條鐵律的過濾。
基於以上判斷,北京對於各地糧食告急,並未予以充分重視,反而認為,造成“糧食緊張空氣”的重要原因是,農民和基層社隊“瞞產私分”。此即是1959年以來一直未間斷進行的“反瞞產鬥爭”。具體到糧食問題,北京領導層採取了四項措施:
(1)繼續出口糧食。1958年的出口量為266萬噸,1959年激增為415萬噸,僅11月,就出口糧食18。8億斤,比第三季度糧食出口總和15 億斤還多了近4億斤,創下了糧食出口新紀錄。1960年則安排了272萬噸的出口計劃,實際出口265萬噸。東歐國家鑑於中國宣傳糧食大豐收,要求中國在 1960年供應84。7萬噸,比1959年提高50%。'18'
(2)繼續高徵購。1958年的徵購比例為糧食產量的29。4%,1959年上升為39。7%,1960年為35。6%。'19'到1959年11月 27日,全國徵糧1077億斤。其中,1959年10月,全國收購入庫糧食241。8億斤,比上一年同期增加153。7億斤,即增長一倍半。'20'
(3)減少城鄉糧食銷量。1959年7月至11月,全國農村銷售127億斤,比上一年減少40億斤;城市銷售346億斤,比上一年減少40億斤。'21'
(4)調動宣傳工具,闡述“好日子當苦日子過”的新概念。這個思想來自最高當國者。毛澤東在廬山會議上提出,要“富日子當窮日子過,寬日子當緊日子過,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