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各階層。
執政黨依據蘇聯經驗和中共領導革命根據地的歷史經驗,對中國社會各階級、階層,重新予以定位:明確工人階級為國家的領導階級,工農聯盟是國家的政治基礎,民族資產階級既是革命的盟友也是革命的物件,知識份子則是一箇中間階層,既可為新社會和革命服務,也是資產階級思想的載體,而國民黨殘餘力量、地主、反革命則是新社會的敵人。
位居新社會政治階層第一梯級的是工人階級。在1927…1949年中共22年的武裝鬥爭中,農民一直是共產革命的主體,城市工人階級發揮的作用很小。在建國初中共黨員的階級構成中農民出身的黨員佔了絕對優勢,且大多為文盲。到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召開時,中共黨員組成中,工人成份所佔比重仍極小,以工人黨員最多的東三省為例,在90萬產業工人中,黨員只有16 508人,佔工人的1.8%,而到1949年12月,農民黨員有340萬1千人,佔全黨黨員人數比重的75.8%,文盲共309萬6千人,佔全黨黨員比重的69%' '。中共黨員成份的“農民化”一直為蘇共所憂慮,此時更對中共的階級構成非常不以為然,1949年在中國工作的蘇聯專家在給國內的報告中,批評中國“很少依靠工人階級來壯大自己,沒有進行多少積極的工作來吸引工人加入黨的隊伍”' '。
同年10月,劉少奇在和蘇聯駐華大使羅申的談話中也承認:中國共產黨的絕大多數黨員(他們來自最貧窮的農民階層)不識字,這是搞好黨員學習的嚴重障礙。劉少奇說,就自己的階級出身來說,中國共產黨黨員中70…80%為最貧窮的農民,10%為工人,10…20%為知識份子和其他階級出身的人' '。中共既是一個工人階級黨,蘇也對中共的階級構成十分關心,更重要的是中共全面革命勝利在即,革命的中心即將從農村轉入城市,中共面對陌生的城市只能找工人階級作自己的階級和社會基礎。所以毛澤東在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明確宣佈,進城後必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於是建國後,工人階級成為中國社會的“老大哥”。
位居新杜會政治階層第二梯級的是農民階級,即農民中的貧下中農。在戰爭年代,農民是當之無愧的革命的主力軍,農民對中國共產革命做出了最大貢獻和犧牲,被廣泛動員的農民不僅構成了革命軍隊的主體,而且在建國初黨的隊伍中佔了絕大的比重。因而在革命勝利前夕和建國初的一個短時間內,中共宣佈城市工人階級和農村半無產階級(貧農)是新國家的領導階級,但是,由於國家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已被確定在城市,毛澤東很快修改了農民是半“無產階級”的論斷' ',因此,農民只能處在革命階級的第二階位。毛澤東對農民的態度具有兩重性,一方面,毛高度評價農民的革命性,給農民很高的政治榮譽,在建國後的政治和思想領域,農民思維,農民習氣一直都受到高度推崇,被賦予了純正的無產階級革命特質,而與城市相聯絡的知識份子等階層,則因其出身和所受的教育被認定是舊階級、舊思想的載體,被無休止地要求純化思想;在另一方面是壁壘分明的城鄉二元結構,毛不時批評農民的“自發資本主義傾向”,採用一切措施阻遏農民發家致富的願望,全力引導農民走集體化道路。這樣就使得1949年後中國農民的生存境遇呈規一種弔詭的狀況:政治上有享很高的地位,而在經濟和生活上長期陷於貧困,以致於50年代初,江南農民埋怨“毛主席有偏心”“工人是親兒子,農民是乾兒子”' '。農民經濟地位的低下,使得農村姑娘希望嫁到城裡,山西農村女青年傳唱的歌謠道:“農民,不嫁,放羊的沒話”' '。南京市郊區女青年甚至要和農民丈夫離婚,重找工人結婚。對此現象,江蘇省委副秘書長周伯蕃認為:“就階級觀念來看這個問題,工人掌握了先進的生產工具,農村婦女要找工人結婚,這是自然現象,她們羨慕先進。”' '
由工農子弟組成的兵——人民解放軍,又稱“工農子弟兵”,這是新政權的柱石。建國初黨和國家曾動員和吸收一些知識青年參軍,以滿足部隊急需的文化教育、醫務、外語、技術人才的需要,以後又將其中出身於剝削階級家庭,或未曾受過“抗美援期”戰爭或政治考驗的一部分人陸續淘汰出去,使人民解放軍成為了真正的無產階級近衛軍,在軍隊內絕不允許有“階級異己份子”和異己思想,一經發現,馬上清除。
商、學(知識份子)是面貌曖昧的階層。從總體上講這兩個階層不是執政黨的依靠力量,但從革命策略的角度,還應儘量爭取他們對新政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