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4/4頁)
閻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核心!
三國到了中期之後,前期的軍閥混戰、天災**的後果終於顯現出來,那就是經濟受到破壞,人口大大減少,所有的國家都面臨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幾個軍閥打來打去,到後來每一次到了一處地方都是趕緊的組織大遷移。搶奪人丁,才是三國後期發生幾次大的戰役的根本原因。
而最後魏國之所以能夠戰勝蜀國和吳國,不是因為魏**事實力果然強過兩國,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兩個國家的人口和社會生產力不足,耗不過魏國罷了。
到了後期三國歸晉的時候,蜀國人口九十四萬,吳國人口二百三十萬,魏國人口四百四十三萬,兩個國家加起來也及不上魏國,長期的戰爭使得國家的人口凋零,社會生產力逐漸下降,持續作戰能力也不斷萎縮,這才是兩國滅亡的根本原因。
諸葛亮七出岐山,兵鋒無人能擋,魏國都是拆東牆補西牆的勉強遮掩過去,可是即便如此,諸葛亮也無力迴天。無他,綜合國力已經差的太遠了。蜀國到了最後,兵民比例駭人的超過了十比一,不到十個人口就要養活一個士兵。而且其作戰還是在地形最複雜,後勤最嚴苛的秦嶺之中,幾乎完全是窮兵黷武的在那裡硬撐。不失敗那才真的叫做見鬼了。
而諸葛亮其實也是明知不得已而為之,因為他知道,如果他的努力再不能成功,那蜀國就徹底的完了。
這是根本國力的差距,再驚豔的天賦也是無法彌補的。
而徐庶竟然在此刻就看出了這一點,戰略眼光果然是了不得。這些三國時代的人jīng們的智慧,著實是讓人不敢小窺。
而在李哲的心裡,則更有一番考量,徐州臨海,可以發展海軍,這個軍種可是實打實的高技術軍種,三國時期雖然也有著零星的航海業,但是規模技術和後世都差得遠,這種技術壟斷才是短時間內很難逾越的障礙。李哲憑藉著時代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