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場的努力大受影響。
在進入汽車業後,比亞迪首先考慮的就是先把試驗平臺打造好,避免出現類似遺憾。為此先後在上海和西安的基地分別建了一條試車跑道,還建設了碰撞、道路模擬、淋雨、高溫、綜合環境、抗干擾等檢測實驗室。
F3上市前就在這裡做了很多測試,包括對汽車安全性的對撞檢測。再如耐久性試驗,在車裡裝上沙袋、石頭,24小時在試車場裡跑,人歇車不歇,正是這樣的笨辦法保證了F3的品質,使其成為國產車的主流經典。
2�育袋和自我奔跑
按照比亞迪方面對袋鼠模式的解釋,在長腿之外,袋鼠模式另一個要點是育袋能力。
在2002年,隨著在中國香港上市的最終完成,比亞迪登臨電池行業巔峰,在電池領域坐穩了前三。這時比亞迪的電池產業其實已經接近天花板,進行大規模產業佈局的轉移與調整成為比亞迪的必然選擇。
於是比亞迪選擇從電池領域向汽車領域擴張,這是一種從低門檻行業向高門檻行業的逆向擴張,存在很大的侷限和風險,以至當初比亞迪收購西安秦川之時,股價狂跌20%,但最後比亞迪成功了。
為什麼別人失敗而比亞迪可以成功?按照袋鼠理論,因為比亞迪具有超強的育袋能力。在電池領域多年積累所形成的生產資料、核心技術、市場營銷、資金儲備、企業管理等,這些龐大的資源形成了比亞迪超強的“育袋”功能,幫助、保護新的產業(產品)茁壯、健康地成長。
比亞迪選擇汽車行業看似天馬行空,實際上是形散神不散,整個產業鏈各項業務之間可以發生聚合效應。日本汽車的崛起與電子器件在汽車中的廣泛應用有很大的關係,裝在他們汽車上的電控系統能安全可靠的運轉。同樣,在電子部件、模具、車載電池等領域的領先優勢,使比亞迪可以先握住某些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零件,再組成整車的整合優勢,造就了一般民企無法超越的制高點。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一節 袋鼠理論(3)
夏治冰認為,無論是哪一種模式,都需要資源的傳承,而不是割裂的,或者斷續的。其實,比亞迪的汽車F3就是一隻小袋鼠,在培育這一個新產業中,以往的生產管控的經驗、導航系統的製造、電動能源的研發、充足資金的投入等等都實現了延續,並應用到造車中,最終形成了賣點或核心力。
總體來說,比亞迪之所以成功進行產業轉移,具備幾個獨特的根基:其一是在主業方面,建立了絕對的競爭優勢,使競爭者難以短期突破,避免了兩線作戰的後顧之憂,為新產業的成熟贏得了時間,造就一個母體的“保護袋”;其二是在產業佈局上,選擇了處於發展初期的,未來潛力巨大的行業,可以迅速完成原始積累,不至於陷入持久戰的泥潭;其三,區別於國內多數企業,比亞迪一向注重技術研發,使其在新產業領域具備強大的技術儲備。
比亞迪袋鼠理論的最後一個要點就是自我奔跑。
夏治冰說:“在實際市場打拼中,奔跑速度才是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而不是頻繁地進攻。透過自我的奔跑,不損失‘一兵一卒’就可以甩掉、打擊競爭對手,這才是戰略的上策。”
自我奔跑,有兩點涵義。
第一點,可以用蒙牛的“與自己較勁”來歸納。
“與自己較勁”是蒙牛企業文化的精髓。“與自己較勁”與“與別人較勁”,是兩種不同的文化觀,前者的著眼點是提升自己,後者的著眼點是遏制對手。一個好的品牌,不是它消滅對手的結果,而是消費者選擇的結果。誰為消費者創造了更有價值的產品,消費者就會選擇誰。因此,無論出現什麼問題,不要怨天尤人,一切原因從自己身上找!牛根生說:“當你無數次地‘與自己較勁’後,回頭再看,‘大數定律’的效能就顯現出來,你透過改變自己而改變了世界!”
比亞迪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一直專注於自我奔跑。不斷去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不斷去吸引人才,不斷去開拓新領域。
第二點,就是講求速度。
數字化時代,當企業的發展速度低於社會平均發展速度或競爭對手的發展速度時,企業的未來將會面臨眾多挑戰。
2007年8月9日,比亞迪集團總裁王傳福在比亞迪F6下線新聞釋出會上做了長篇講話,講話中他重提深圳速度。王傳福說:“比亞迪汽車深圳坪山基地初步總投入43億元。這裡將會是中國汽車一個嶄新的亮點!將是比亞迪整個集團新的象徵。這些數字是比亞迪人用心去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