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賭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感覺自己就像是一位奸詐的推銷員,而且身上連騙人的玩意都沒有攜帶。我確信,我這個冒牌MBA肯定會被識破的。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MBA已經從一項可以點綴門面的附屬品,演變成一種進入工商業高層不可或缺的敲門磚。1968年,美國大學授予了不到18 000個商業類碩士學位。在我開始工作的1988年,這項資料已經增長至7萬人。而在2008年,這一數字已接近14萬,這意味著,在美國授予的每4個碩士學位中,就有1個是MBA學位。在下一個10年,擁有MBA學位的人數將超過芝加哥市的總人口。事實上,將有數百萬人接受商業語言培訓,估計所有人都想“出人頭地”。
而我很快就清楚地意識到,我沒有上過商學院這件事並不重要(這是我遇到的另一個驚奇)。雖然我的商業生涯並沒有任何值得榮耀的事情(這是一種比較婉轉的說法),但是,我的職業生涯是處於高峰,還是跌入低谷,與我沒有商業學位這個事實並無任何關係。更重要的是,我的情況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我的運氣不錯,可以和一群教育背景千奇百怪的諮詢師一起共事。他們當中有律師、醫生、化學工程師、天體物理學家、歷史學家,當然也有MBA。正式的評估和我個人的估計都顯示出,那些沒有MBA學位的諮詢師,一般要比MBA出身的諮詢師表現得更好。諮詢業的其他人士也做出了同樣的判斷。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倫敦辦事處的一位員工這樣說道:“通常情況下,沒有MBA學位的諮詢師所受到的評價,要好於上過商學院的同事。”麥肯錫公司(McKinsey)決定就此事展開內部調研,他們將僱員按照工作年限分為1年、3年和7年這3個層次。“在所有層次上,”該公司的首席招聘官告訴《紐約時報》:“沒有商業學位的員工的表現,至少不差於就讀過商學院的員工。”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進入諮詢界——誤打誤撞的球門(4)
此種情況絕非管理諮詢這個特殊行當所獨有。在一篇評論MBA綜合表現的文章中,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傑夫瑞·菲佛(Jeffrey Pfeffer)與克里斯蒂娜·方(Christina Fong)總結出這樣的結論:“具備MBA學位或者獲得MBA課程的學分,與職業是否成功並無關聯。”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或許是當代最富才華的商學院課程批評家。他認為,在如今國內最有名望的4位CEO(執行長)中,沒有一個擁有MBA學位,而在《財富》雜誌一篇題為“CEO為何會失敗”的文章所提到的CEO中,有40%擁有MBA學位。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是上述4位最富名望的CEO當中的一位,他碰巧是一位化學工程博士。最近,他建議麻省理工大學斯隆商學院的學生應該將更多的精力花在構建社交網路上。“你們需要了解的任何東西,都可以在實際工作中學到。”他說道。據媒體報道,當韋爾奇說出追求MBA學位純屬“浪費時間之舉”這句令人憤慨的話時,坐在一旁的商學院院長被震驚得目瞪口呆。
那麼,商學院提供給世界的研究資料,是否要比他們授予學生的學歷證書更有使用價值呢?人們同樣有充足的理由來懷疑這一問題。1988年,由商學院自身發起的一項研究清楚無誤地總結道:“對於商學院的學術研究以及成果,工商界的主要管理人員要麼很少關注,要麼置之不理。”2003年的一項研究證明,“大多數商學院……並沒有有效地開創出‘有用的’商業思想。”在我所共事過的同事和客戶當中,我想不出有哪一位認真地,或者說系統地依賴管理方面的學術文獻。
然而,商學院的入學人數一直持續增加。與此同時,商業教育的基本思想依然被廣泛接受,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它的批評者。例如,2005年,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的兩位著名的教授,沃倫·本尼斯(Warren Bennis)與詹姆士·奧圖(James O’Toole)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發表了一篇引發熱烈討論的文章。在文章開頭,這兩位教授坦率地宣稱:“商學院正在錯誤的方向發展。”但是,他們隨即筆鋒一轉,聲稱:“同醫學與法律相似,商業也是一門職業,商學院也是專業性學校。”
然而,商業教育的前提需要接受開誠佈公的質疑。畢竟,如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