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4/4頁)
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人極難克服的自身的“重”——如果人能像鴻雁一樣輕,自由地飛翔,家書也就不再沉重,甚至都不用寫家書。在那種情況下,彼此分離常常意味著杳無音訊。人們只能在夢中相見,(如詩云:“可憐無定河邊骨,正是春閨夢裡人”,“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或者以文學的形式排遣思念之苦。從杜甫的《夢李白二首》中我們可能具體體會到詩人慾寄思念無從寄的沉重心情: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今君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波,舟輯恐失墜。……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世名,寂寞身後事!空間的距離障礙(“路遠不可測”)使人萬難達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如同陷在一個無形的大網——“羅網”,“恢恢”之“網”,使人倍感孤獨——“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而在數字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