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水三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膽,什麼搞第三者插足、包二奶等,很多都出自他們之手。所以,要想保持住自己人生良好的上升態勢,必須戒色,切不可一時衝動掉入情色深淵。如果意志不堅定,被色所困,可知道,色字頭上一把刀,它不但可以把你的身體搞垮,把你的家庭搞垮,而且還會扼殺了你的一生,使你前功盡棄。
其三,戒之在得。四十歲的人們正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壓力期。自己過小康生活需要錢,贍養父母需要錢,撫育孩子需要錢,應酬朋友需要錢。加之又有職務上的便利條件,揩點公家的油並非難事。此時,如果自己把握不住,被貪念所縛,不由自主地伸出了罪惡的雙手,那就慘了!要知道,人的貪慾如同山坡下滾落的雪球,只會越滾越大,越大越滾,根本不可能自主地停住。只能等到衝下山底,摔個粉身碎骨時才會罷休。那時,縱然有金山銀山,又有什麼用?而孔老夫子特別強調“老年戒得”又有著非常現實的意義,很多人到了快退休的年齡,與別人一比,什麼都不平衡,開始把持不住自己了,於是在五十###歲時翻了車,看來老夫子早就預言到“五十###現象”了。
儒家正是透過“修己”而達到“安人”的目的,其中,“修己”與“安人”體現了個人管理目標與組織管理目標相統一的辯證關係。個人管理逐步實現從自律到自覺的飛躍,透過推己及人實現組織的目標。所以,就把仁更加系統地上升到管理高度的“仁政”上來,透過推行“仁政”,最終達到實現“大同”的理想社會。古人認為“政者”實際就是“正也”,“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只有正己,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盡心上》),其實這和道家個人管理目標的“內聖外王”有著異曲同工之意。
關於修身的作用,近代西方的管理學也多有品德成功論的論述。美國生物學家及教育家喬登(David Starr Jordan)說:圓滿的生活與基本品德是不可分的。惟有修養自己具備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與恆久的快樂。沒有正常的生活,就沒有真正卓越的人生。
看來,要想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就必須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現代社會競爭激烈,越來越強調職業生涯設計,無論是做一個平民百姓,還是做一名管理者,都要作好自己的人生規劃。於是各類成功學以及勵志的圖書紛紛出來。其實無論怎樣設計人生,首先是要考慮正人先正己,誠如孔子說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論語·顏淵》的忠恕之道,是為仁之方。如果剔除其包含的封建內容,古代先哲“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思想中所提倡的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身先士卒、推己及人的思維方式和方法,是完全可以用在管理工作中的。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中國人的“大”
“戰略”,這個原來軍事上的術語,成了現在企業界使用頻率極高的名詞;正如“老總”一詞由原來對革命老帥們的親切稱呼一下變成了企業領導的代稱一樣。現在戰略在有些地方又變成了“願景”,總之怎麼時髦怎麼叫。這些年來各種諮詢機構為企業作了無數的戰略規劃,從發展戰略、人才戰略到銷售戰略等,尤其是每到一個五年計劃的開頭,大家更要忙上一陣子。中國似乎一下子冒出了一批戰略家和戰略指導家。我們猛然驚醒般地意識到人家國外就是聰明,什麼都從戰略上看問題,做出來都是大手筆。彷彿咱們過去盡是一些鼠目寸光的短見之輩。我們不否認,在改革之初,由於對改革政策的不熟悉,或是對前景不確定性的直覺,很多事情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因此缺乏更遠的思考。但那僅僅是特定環境下的區域性現象,絕不能說研究戰略是老外的專利。
一、大局觀
1。中國人的“大”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善於從戰略上思考問題的民族,不過咱們把這種思考方式叫做“大”。翻開歷史,我們會發現在古人的思想中處處閃爍著“大”的光輝。比如在國家政權建設上,韓非子說“要在中央,事在四方”,儒家管這叫大一統;在軍事鬥爭中,《孫子兵法》中有“故不謀全域性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的著名論斷,這應該都是最早的關於戰略思想的論述。
在一般生活中,遇到什麼問題了,我們首先要從長遠分析一下有沒有消極影響,這叫做“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不少高階管理人員常常教育員工要“居安思危”,這叫憂患意識,正如老輩子講的“常在有時思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