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水三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作出不符合實際的計劃,結果處處碰壁。這種人在高看自己時,肯定是在不斷貶低著周圍的同事與朋友,因此他們始終學不會尊重別人,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結果肯定落得個孤家寡人。現在社會上有那麼一些高唱“打造團隊”的人,自己在管理或協作中卻處處打壓別人,最後把組織弄得分崩離析,主要原因與其性格的孤傲自負有很大關係。第二,一個人也不能沒有自信。沒有自信就成了自卑,這種人小到在社會交往中,處處謙卑讓人,給人們以委瑣的感覺;大到在競爭中,由於看不到自己的優勢,時時將自己的弱點展示於眾,結果是“太阿倒持,授人以柄”,處處受人制約,到頭來一事無成,是一種悲劇式的人物。
3。孔子的人生六階段論
在客觀分析自己方面,孔老夫子給我們作出了表率。他那耳熟能詳的六句話“吾十五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對自己不斷成熟的一生最客觀的總結,既帶有普遍性,同時也可以為我們的職業生涯設計提供參考。一個人在十幾歲時猶如一張白紙,正是學習充電的大好時機,同時人生的目標也基本在此階段確立,因此到三十歲左右就可以有所作為了。經過十年的拼搏,見過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也積累了鬥爭的經驗,因此進入了人生的輝煌時期,而此時也形成了自己比較成熟的價值評判能力,所以才能“不惑”。與一些中年同志聊天,他們常常帶著困惑的神情說:“我都過了四十了,怎麼還‘惑’著呢?”其實老夫子說的“不惑”,並非是人生的大徹大悟,而是有了自己明確的價值判斷與是非標準,有了自己的做人準則。只有到了五十歲時,才會對人生、對社會的各種客觀規律認識得更加透徹,才叫“知天命”了,同時這個年齡對一個人來說,應該是收穫的季節,如果這時還處處和別人較勁,什麼都想不開,無異於是在和自己較勁,說輕些是不自量力,說重些就是不懂事了。而到了六十歲,就是到了退休的年齡,心胸應更加豁達、恬靜,用老夫子的話說就是“耳順”了。什麼是“耳順”?就是你聽到什麼話,包括不中聽的話都會淡然一笑,絕不會耿耿於懷,因為你已經閱盡人間的春夏秋冬,還有什麼擱不進去呢?不過我們也確實遇見有這麼一些老年人,越老越古怪,越老越想不開,常常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和別人爭得面紅耳赤,或者倚老賣老架子端得十足,這種人只能讓年輕人從心底裡瞧不起,同時於自己的身心也無益。因為到了七十歲,心態要更加平和,一切順其自然,那自然就不會違背規矩了。
性格決定命運(1)
二、性格決定命運
1。各種性格的利與弊
現在,很多人認同“性格決定命運”這樣的觀點。那麼性格是什麼,它又是怎樣形成的,對人生究竟有哪些影響,按照現代心理學的觀點,它是一個人的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一半由先天決定,取決於遺傳,另一半則受後天的影響。說白了,就是後天環境的影響。性格帶有價值觀的成分,性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人的命運。中國古代對人的才幹和性格的優缺點進行過非常詳盡的論述,儘管它不像西方心理學那樣進行量化分析,但是卻分析得辯證有理。劉邵《人物誌》上有這麼一段話,很值得我們在分析自己和用人時參考:
“歷直剛毅,材在矯正,失在微訐。柔順安恕,美在寬容,失在少決。雄悍桀健,任在膽烈,失在多忌。精良畏慎,善在恭謹,失在多疑。強楷堅勁,用在楨幹,失在專固。論辯理繹,能在釋結,失在流宕。普博周治,崇在裕覆,失在溷濁。清介廉潔,節在儉固,失在拘局。體動磊硌,業在攀躋,失在疏越。沈靜審密,精在元微,失在遲懦。樸露徑盡,質在中誠,失在不微。多智韜情,權在謀略,失在依違。”
其大意是說:那種剛正的人,用在矯正歪風邪氣上是塊好材料,但容易過分注意別人的隱私;柔順的人,其優點是待人寬厚,但容易優柔寡斷;剛烈的漢子,可以讓他做衝鋒的干將,但在與人相處中,則由於太好鬥而處理不好人際關係;謹慎仔細的人,辦事敬業認真,卻容易因多疑而誤事;意志堅強的人,的確是棟樑之才,但在團隊中容易專斷;思維敏捷的善辯之人,能一語中的,揭開疙瘩,但因辯來辯去,容易流於形式;那種希望關照到每個方面的人,有點像完美主義者,優點是周到全面,但實際很難做到,結果卻導致輕重不分,一片混濁;過分清廉的人,當然值得讚美了,但在場面上則過於拘謹了;敢於開拓的人,志在不斷超越,但也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