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陶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僅有600多員工的小廠的年產值首次突破一個億,在省內標準件三大巨頭中後來居上。而與此同時,本省標準件三大巨頭卻幾乎與新光廠的成長同步地走向衰退。到1991年,新光廠以年產值億元、自有資產超過6000萬元擊敗三大巨頭,成為內陸省規模最大的標準件生產企業。
新光廠,成了一顆耀眼的新星。當時全國標準件多以上海機電公司的價格為交易基準,業內稱“上海價”,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新光價”悄然而起。新光廠的產品價格一動,可撼動全省甚至全國的市場,可見其影響力。方洪濤,成為了業內神話般的人物。然而,無論是新光廠還是方洪濤,也因此成了眾矢之的。
幾年好日子很快過去了。市場開始重新洗牌。原來省內的三大標準件巨頭分分解體,裝置被分割,生產力在形式上發生了根本轉化,更多的個體企業應運而生。新光廠的競爭對手,從集中走向了分散,從三個變成了不計其數,並且從明處轉移到了暗處。與此同時,江蘇、浙江的個體企業蓬勃發展,其產品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蜂擁地殺入內地。新光廠的競爭對手,從省內擴充套件到省外,對其形成內外夾擊之勢。
方洪濤回頭看歷史時才發現,過去的三大巨頭既是新光廠對手,更是一種對它的庇護。因為這些都是國營企業,以較大的規模和虧損為代價,壯大和支撐著本省的市場,其產品價格與新光廠比較,新光廠更佔勢力,而這些企業的破產,導致了市場出現了真空地帶,也導致了新光廠的比較優勢的消失。當時本身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