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3/4頁)
隨便看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壓力,究竟到了怎樣的程度、比率如何,並沒有翔實的統計。但我常聽到有些孩子患了“上學頭痛、腹痛”的病,痛起來“像真的”似的,但左檢右查,生理上卻都沒病。於是有的醫師就會建議父母把孩子帶到兒童心理衛生等部門去診察。“心病”得要“心藥”醫了。
這種情況已經不是新聞,倒是前兩天讀到了李師鄭先生在《民生報》“杏林走筆”欄目裡,談到現在有不少九到十二歲的孩子,居然患了只有成人才患的胃潰瘍,真讓我吃了一驚。而且有的小病人在某些開業醫師手中,竟把胃切掉了三分之一!想想看,不過只是小學生呢!
“很多醫師認為這類孩童極可能是受到現代生活的影響,使他們及早體認世事,感受到較過去強烈的生活壓力,導致情緒緊張,引起潰瘍。”
多麼的觸目驚心啊!現代的孩子們不但過早的“提前燃燒”,也提前早衰了。很希望醫學界能調查統計看看究竟是哪些事情給孩子們這樣重的壓力?比率如何?除了我們知道的升學競爭、父母老師要求過高、考試太多等等以外,父母的感情,家庭生活等有沒有重大的關聯?
還有更多的父母,不願讓孩子在別人的文化中成長,不願讓孩子將來有“不知身是誰”的困擾,對這絕大多數寧為中國人的孩子們來說,一個充滿了愉快、無憂的環境是絕對需要的,那是我們成人應該努力的方向。那些切掉了三分之一胃的人,能做的事就很有限了。
73 當機立斷
《別壓垮孩子》那篇文章見報後,竟有好幾位母親沉痛地跟我討論她們的孩子“有病呻吟”的情形。其中有的已在父母親明白真相後,當機立斷改變環境,有的卻仍在猶豫不決,猶豫的原因大致有兩種,一是不服氣,一是怕失面子。我想舉出一位母親“掙扎”的經過,給其他正在猶豫的母親們參考。
這位母親的孩子現在讀初中,成績中上,身心健康。但這孩子小學一年級讀的是一所明星私小,一年級讀了沒多久以後,忽然隔幾天一上學就肚子痛。剛開始母親幫他揉揉,喝點熱牛奶,哄幾句就稍好一點,然後送他去上學。但是後來越來越嚴重,痛時額上都冒汗珠,可是帶到醫院怎麼檢查都沒病。而每次一痛得較厲害時,母親不得不替他請假,過一會兒腹痛不藥而癒。
請假次數一多,父母有點懷疑他是怕上學,老師更公開在班上譏諷他裝病,不願上學,懶蟲,這一來孩子簡直每天要上學時都痛得豆大汗珠冒了滿臉,當然連帶的成績從本來就不大好的情況變得更壞。這一來他更成了班上的“罪人”,因為他拉低了全班的成績,而老師的“等級”和考績是跟著班上的成績走的。做母親的眼看著孩子上學這樣受罪,雖也考慮到轉學,但再想好不容易抽中這種千百人渴望的名校,離家又很近,只得跟老師好言商量。然而“求好心切”的老師巴不得甩掉這幾粒“老鼠屎”,也很給了這位母親一些難堪的臉色和言語,甚至強烈暗示最好轉學。
結果孩子不但肚子痛的毛病越來越重,連帶著壞毛病越來越多。本想賭口氣不轉學的母親,最後終於想通了,賭氣或面子都比不上孩子的身心健康重要,於是毅然把孩子轉到公立小學。她說孩子不久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讓孩子受了那麼幾年的罪,這份沉痛的悔悟只有她身受才能體會得出。
這只是一個例子,但卻包含了多少教育的問題。在根本問題沒解決以前,父母親唯一能做的,就是了解自己的孩子,給他們最適當的成長環境,別猶豫、因循、短視,害了孩子!
74 幫助孩子學習生活
《怎樣幫助孩子進大學》,乍聽到這本書的名字就引起了一陣反應。唉!難道現在的《補習大全》一類的書還不夠嗎?難道現在擠大學的風氣還需要鼓勵嗎?
直到有天一位朋友告訴我說“你可以讀讀這本書”,我才有點不情願地去翻翻它。誰知一翻之下,竟發現內容全不是我想象的那回事。這本書的真正重點其實是告訴做父母的怎樣讓孩子學習,而所學習的絕不是學校的教科書,是學習怎樣創造,怎樣得到社會的、藝術的、歷史的經驗,怎樣接近大自然,怎樣培養閱讀和表達的能力,怎樣學習認真,適應獨立、自主等等。
因此,我覺得儘管書名叫《怎樣幫助孩子進大學》,事實上是怎樣幫助孩子懂得生活,做一個生活有情趣的人,而且也教父母怎樣去愛、去幫助自己的孩子,因為這是培養孩子適應能力最重要的力量。適應能力不單單關係著孩子能不能上大學,還“關係著他是否能過一種勝任愉快的生活”。
我特別贊同的是,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