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妹找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頤揮瀉麼Γ�悅擅褚膊荒芰⒖痰玫嚼�妗�
德王提出取消邊省政府,成立以原來盟旗為基礎的自治政府。黃紹�堅決不同意。
黃紹�與德王的談判再一次陷於僵局,雙方都不鬆口。無論誰鬆口,都是一步之差,因為這是最最關鍵的一步,一百里半九十,差這最後幾步,等於前功盡棄。因此都“咬定青山不放鬆”。但是,又都考慮到談判不能就此結束,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是世界性的談判規律,總得耐著性子,各自尋找一條能走過去的通道,到底如何能找到,且看各自所動的腦筋。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20煞費心機巧施離間計 大拂意願痛苦籤協約(1)
德王和黃紹�的談判,因為各執己見,再也進行不下去了,如果繼續談判非崩了不可。談到這裡只好休會,但是,雙方又考慮到就這樣中斷了不再好“啟動”,兩家不謀而合地想到了採取“曲線”談判的接續法,以期求得轉圜的機會。
中間喘氣是必要的。為了以緩衝達到再戰的目的,德、黃在僵局之下,各自又派了一個低一格的代表團繼續談判。黃紹�派了李松風、劉樸忱、孔慶宗、鄂齊光、賀揚靈五人出席;德王派出蘇魯岱、吳鶴齡、包悅卿、亢仁、陳紹武、敖斯齊哈爾六人應對。雙方代表接受了全權使命,於十六日晚上燈之後在達爾罕王府的蒙古包裡展開談判。
再談判同樣是萬變不離其宗,用當地人的說法是“換馬不減程”,目的就那一個。蘇魯岱還是強調要求組織內蒙古統一的最高自治機關 —— 自治政府,討論綱領十一條。
李松風一聽十一條笑了,他說,袁世凱和日本人簽訂過二十一條,德王少了十條,可是實質都是地域管轄權。第一條還是成立統一的最高自治政府,直隸於行政院,不屬邊地管轄。第二、三條是盟部旗管轄治理不變,其境內不得設縣和治局,現有的一律更名。第四條是內蒙古現有荒地一律歸牧區,已開墾的一律恢復為牧區。大家都知道,墾荒多數是清朝政府放墾的,從明朝隆慶以來的二百六十六年裡開墾的,並非國民政府所開墾,幾百年的歷史怎麼能在一朝一夕中改變呢?就如你們封建王公制,清王朝早已被推翻了,你們為啥還世襲當王爺?第五條是拿邊地稅收,你拿了,兩省怎麼辦?後幾條比前幾條顯得有些鬆動,但是核心沒變。
黃紹�聽了李松風的彙報,覺得再開和談恐怕還是個不歡而散,就與同事們商量使出兩計:第一計是“離間計”。黃紹�和趙丕廉讓伊克昭盟盟長阿拉坦瓦齊爾等人,在烏、伊兩個盟的王公中周旋活動,讓他們同意接受黃、趙他們帶來的方案,以求得分散瓦解德王的力量;第二計是“以退為進”。大張旗鼓地通知全體隨員作回京的準備,以虛張聲勢的假相迷惑對方,以此戰術,來促使雲王和烏、伊兩盟的王公們與德王一夥分化,促使德王退讓,接受中央方案。
這一招果然有效,十一月十七日上午,雲王雲瑞旺楚克得到黃紹�一行要退出談判、打道回府的訊息有些著急了,趕快請班禪出面轉圜挽留。並表示願在黃紹�以前提出的準察、綏兩省之盟旗各自在省轄範圍內分別設一自治機關方案的基礎上,雙方進行再度談判。
黃紹�和趙丕廉幾乎樂得偷笑了,《 孫子兵法 》果真靈,“三十六計”只用了兩計就見效了,看來德王再精也是個“龐涓”,對孫臏的計法還是識不透。
“離間計”初步取得效果以後,他們又分頭在王公中活動。不久,在百靈廟的王公中,內部開始了分化,很快形成了兩派。有些王公離開家鄉已有一兩個月了,多數人產生了厭戰情緒,要求速決;另一派卻不同,他們不要求速決,他們只要求成功,不達目的不收兵,要打持久戰。不過德王也覺得達到自己的要求很難,特別是內部產生了兩派,相互間因觀點不一致爭辯很激烈,他感到沮喪,處境孤立,自知再這樣爭執下去,會有一部分盟旗分裂出去接受中央的方案,把自己甩在一邊,這樣自己的計劃就更難實現了。於是,他和吳鶴齡商量,要退一步,放棄取消察、綏兩省的方案,在地域上做文章,要地盤,要旗縣,待條件成熟後再提出撤銷察、綏兩省的問題。他所謂的“條件成熟”並未向吳鶴齡講明白,他要兩條腿走路,一步一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是在國民黨內部找同情人,找支持者,不妨再攻蔣介石;二是走日本人這條線,借日本人的力量逼迫國民黨中央讓步。現在是能爭多少爭多少,只要有一線希望也不要放棄。他要再搏一次,勝不了退下來再說吧。
黃紹�看了德王起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