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3/4頁)
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高度發展、物質極大豐富共產主義社會。
*這套理論有很強的內在邏輯性,他所描繪的世界大同的美好願景也著實令人心動。然而在他的有生之年,他的理論並不為大眾所接受,相反,其所倡導的暴力革命理所當然的為統治階級所不容,一輩子不斷被人從這個國家驅逐到另一個國家,甚至很多時候生活無著,在貧困與不得志中走完了人生旅途。不過,這幾乎成為了歷史常態,孔老先生那套玩意不光在當時不為大家廣泛接受,甚至在身後還經歷了“焚書坑儒”這樣的毀滅性打擊, 相比之下,*是幸運的,在他身後幾年,他的學說就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有越來越多的下層知識分子開始接受並宣傳*主義,34年後的1917年,列寧和托洛茨基領導布林什維克發動“十月革命”,一舉推翻了沙皇的統治,不久即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蘇聯。*認為,資本主義發展到高階階段之後,其內在矛盾就會越來越深刻的體現,而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就會引發暴力革命,並最終由無產階級埋葬資產階級,但之後的事實一而再再而三的否定了*這一論斷,最後走向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都非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似乎馬氏所說的“矛盾”在發達國家反而得到了調和。
本文主寫歷史而非政治,所以咱們多講會兒故事,少談些主義。
隨著“十月革命”的成功,*主義以極快的速度開始了在中國的傳播,中國最早接受*主義的人是陳獨秀和李大釗,這二位當時都是北大的教授,當時的環境還是比較寬鬆的,可以自己辦報紙、辦雜誌,想說什麼都可以放心大膽的講,不會有大的干涉,所以陳、李二人都寫了很多的文章來介紹這一新的思想觀念,因為當時還沒有*原著的譯本,陳、李二人對*和*主義的認識多來自其他人的轉述與演繹,更多的應該來自布林什維克的宣傳,這些再加上二人對共產主義未來的理解和嚮往,就構成了中國最早的共產主義理想。之後,陳去上海,李留北京,南陳北李,相約建黨,陳獨秀徵求李大釗的意見,咱的黨叫什麼名合適,李提議叫共產黨,陳獨秀當即表示同意,對,我們就是要建一個符合*主義要求的無產階級政黨,消滅私有制,實現公有化,就叫中國共產黨。之後兩人各自開展工作,中國最早的兩個共產主義小組在二人的努力下得以成立,並積極的鼓動和幫助其他地方建立共產主義小組。
除了陳李二人外,*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還有一個重要的渠道,就是1919年至1920年,中國形成的空前規模的留法勤工儉*動熱潮,在毛澤東留在北大當圖書管理員的時候,蔡和森做了充足的行前準備,之後帶著妹妹蔡暢、女友向警予和母親葛健豪遠涉重洋去了法國,最近一部叫《人間正道是滄桑》的電視劇熱播,其中瞿恩一家的原型就是蔡和森一家,蔡母葛健豪可不是尋常人家的老太太,年輕時就主動結交鑑湖女俠秋瑾,對兒女們的政治理想非但不予阻止,還鼎力支援,年過半百出國留學,成為課堂裡年齡最大的學生,人家一兒一女,一媳一胥出了四個*中央委員,去世時,毛澤東親自為其寫了輓聯:“老婦人,新婦道;兒英烈,女英雄”。
當時去法國的中國留學生有1600多人,之所以選擇法國是因為法國的花費較之其他歐洲國家要低廉的多,加上法國因為一戰的原因需要大量的勞工,二者一拍即合。除了蔡和森一家,還有周恩來、趙世炎、李立三、陳毅、李富春(後來成為蔡和森的妹夫)、王若飛、陳延年、聶榮臻、李維漢等人,他們組成了留法學生共產主義小組,開始認真的研習*主義。這中間有一個年僅16歲的小個子四川人,叫鄧希賢,在法五年,儉學了5個月,剩下時間光勤工了,他很活躍,大哥們討論家國大事,他很喜歡參與,儘管沒人在意一個小男孩兒的意見,這個人後來改了名,叫*。
*和恩格斯起草的《共產黨宣言》中,結尾一句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所倡導的一個觀點,即在無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專政的背景下,實現全世界工人階級的大聯合,國家將不再是大家的利益共同體,階級歸屬才是把大家團結在一起的紐帶,工人沒有祖國,他們的經濟狀況是國際性的,他們的階級敵人是國際性的,他們解放的條件也是國際性的,他們的國際團結比民族團結更為重要。在這一觀點指導下,*極其追隨者一直試圖建立一個全世界工人運動的統一領導機構,只不過這樣的努力總是失敗再失敗,到十月革命後,在莫斯科成立的“共產國際”已是第三國際了。“工人沒有祖國”這個觀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