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頁)
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詮鶼翟詮闃蕕牟慷詠尚擔�鶼禱粕芨f跑回廣西調兵遣將,在梧州附近和張發奎緊張對峙,就在這時,共產黨又出現了。
當初逃離南昌起義部隊的前敵總指揮葉挺與張太雷、澎湃潛回廣州,和第四軍參謀長葉劍英取得了聯絡,共產黨方面始終認為廣東的革命基礎最好,所以南昌起義部隊的計劃也是回到廣東鬧革命的,所以南昌起義部隊被打沒了,就接著發動廣州起義,葉挺任總指揮,葉劍英為副總指揮,此時張發奎大軍出外迎敵,城內空虛,正是時候,12月11日,開始暴動,起義軍自稱“紅軍”,這是共產黨第一次將自己的軍隊稱作“紅軍”。
對於這次暴動,李宗仁的*中這樣寫到:
“孰知正當第四軍悉數西調,廣州空虛之時,前第四軍將領共產黨人葉挺偕著名*首領張大雷、彭湃等潛返廣州。利用原赤色工會作基礎,勾結第四軍參謀長共產黨員葉劍英,利用蘇俄領事館的掩護與接濟,煽動第四軍的教導團和警衛團叛變(該兩團幹部多系共產黨分子),改稱“紅軍”,以葉挺為總司令,於十二月十一日實行全市大暴動。
共產黨此次暴動,可說是毫無理性,燒殺之慘,實無前例。全市火光燭天,屍體狼藉。市民均被迫以紅巾繫頸,表示擁護紅軍,否則格殺勿論。張發奎匆忙潛往肇慶,急令黃琪翔回師平亂,黃氏乃率部返穗。張、黃二人以*在後方搗亂,破壞其統一兩廣的大計,憤恨之餘,遂也恣意殺戮。下令凡見頸系紅巾的,即格殺勿論。人民分不出孰為紅軍,孰為第四軍,只知有紅巾亦死,無紅巾亦死。一時廣州全市鬼哭神嚎,無辜人民被殺的不計其數。大火數日不絕,精華悉被焚燬,實為民國成立以來鮮有的浩劫。”
李宗仁當時不在廣州,此項描寫並非親眼目睹,可信度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廣州起義”只堅持了兩天即告失敗,張太雷犧牲。在這兩天裡,幹了不少事,廣州市蘇維埃政府成員和工農兵執行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宣告廣州市蘇維埃政府成立,*中央政治局常委蘇兆徵為主席(在蘇未到廣州前由張太雷代理)。會後釋出了《廣州蘇維埃宣言》、《告民眾書》以及有關的法令。
在“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中間,共產黨還組織了一次起義——秋收起義,這次起義的前敵委員會書記是毛澤東,總指揮是盧德銘,共產黨員,時任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團長,“南昌起義”他率隊來援,可起義軍已經南撤了,追不上大部隊的盧德銘遂帶隊轉移到江西修水與平江、瀏陽農軍會合,是被黨組織安排領導“秋收起義”。9月9日,“秋收起義”在湘贛邊界爆發,義軍自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下面編了四個團,盧德銘部為,農民赤衛隊,工人赤衛隊統編為一、二、三團,收編了一部分黔軍武裝,編作第四團,有5000多人,走起來浩浩蕩蕩、煙塵滾滾,喊著號子就殺向長沙,這是一個很無厘頭的決定,人雖不少,可有一半是不穿軍裝的,昨天還收秋呢,今天扛上一支梭鏢就工農革命軍了,所謂梭鏢,毛澤東形容為“一種接以長柄的單尖兩刃刀”,這個形容很提氣,就比二郎神少倆尖,在鄉里鬥個土豪劣紳,給他們戴戴高帽,真是很威風,可讓一群拿慣鋤頭的老百姓拎著這玩意兒打長沙,就太離奇了,這不剛打到瀏陽,就已經丟盔棄甲,慘不忍睹了,這時候,四團還臨陣叛變了。
毛澤東和盧德銘一商量,還打什麼長沙,再這麼打下去非全軍覆沒不可,咱們快撤吧。往哪撤呢?起義軍採納了毛澤東的意見,哪窮往哪撤,越窮的地方老百姓越支援咱們,越窮的地方越遠離中心城市,敵人的力量也就越薄弱,於是向東進入江西,然後沿沿羅霄山脈南移,行軍途中異常艱苦,總指揮盧德銘在敵人的伏擊中犧牲,對這支風雨飄搖的部隊可謂雪上加霜。別看我們後來說毛澤東是偉大的軍事家,可他那是在戰爭中學會戰爭,眼不前兒,他還對帶兵打仗一竅不通呢,起義軍中還有一個偉大的軍事家呢,就是後來的羅榮桓元帥,可現在他還只是一個連級幹部,所以說這個時候,盧德銘就是這支部隊的主心骨,部隊的一路敗退加上總指揮的陣亡,使這支臨時拼湊的部隊士氣越來越低落,開小差已經成了公開的行為,大家還相互打招呼呢,“你走不走?”,“你準備上哪兒去?”,五千人的隊伍,二十天時間,就剩兩千不到了,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啊。
毛澤東這一年34歲,雖然是*一大的代表,但之前並沒有什麼獨擋一面的機會,要說做過的最出彩的事情,依我看就是25年寫出了的那首膾炙人口也必將流芳百世的《沁園春。長沙》。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