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刺激日本經濟的發展,日本中央銀行採取了非常寬鬆的金融政策,鼓勵資金流入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致使房地產價格暴漲。美元貶值(大量增發美元)後,大量國際資本進入日本的房地產業,更加刺激了房價的上漲。受房價驟漲的誘惑,許多日本人開始失去耐心,他們發現炒股票和炒房地產來錢更快,於是紛紛拿出銀行的積蓄進行投機。
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產價格已飆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當時,國土面積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日本,其地價市值總額竟相當於整個美國地價總額的4倍。到1990年,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總地價。一般工薪階層即使花費畢生儲蓄也無力在大城市買下一套住宅,能買得起住宅的只有億萬富翁和極少數大公司的高管。1991年後,隨著國際資本獲利後撤離,由外來資本推動的日本房地產泡沫迅速破滅,房地產價格隨即暴跌。
到1993年,日本房地產業全面崩潰,個人紛紛破產,企業紛紛倒閉,遺留下來的壞賬高達6000億美元。從後果上看,20世紀90年代破滅的日本房地產泡沫是歷史上影響時間最長的一次。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擊了房地產業,還直接引發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受此影響,日本迎來歷史上最為漫長的經濟衰退,陷入了長達15年的蕭條和低迷。即使到現在,日本經濟也未能徹底走出陰影。人們常稱這次房地產泡沫是“二戰後日本的又一次戰敗”,把20世紀90年代視為日本“失去的十年”。
【小案例】
2、香港的房地產泡沫
香港總面積只有1078平方公里,人口超過700萬,能夠開發利用的土地不到總面積的30%。所以香港政府一直非常謹慎地沿用較為嚴格的土地供應政策。在香港,對於房地產,人們通常稱之為物業(property),在美國,當地人則稱之為住屋(home),物業和住屋兩者所指的,其實是同一樣東西,都是人們居住的這個建築空間,但仍有微妙的不同,“物業”一詞強調的是轉售的價值,而“住屋”一詞著重的是功能方面。“物業”包含住屋的功能,同時也有儲存財富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以來,曾經不斷上揚的地產改變了香港人的投資和消費習慣,有不少人傾其所有投資在房地產上。在城市化過程之中,政府不斷建設新市鎮的一系列政策(如公共設施完善等),直接推動房地產市場走強。香港幾十年來都享有增長的成果,主要基於過去幾代人的努力及堅定不移的信心,西方經濟蓬勃發展及中國持續發展亦為這個區域增添動力,每次經歷危機或金融風暴,香港社會所得的最大裨益是信心的建造。而這種信心又體現在房地產的興旺之上。港府每年財政預算的30%左右來自土地拍賣,政府從地稅和印花稅上獲得的收益經常在財政收入之中佔據重要的比例;同時香港的大地產開發商又是上市公司,從這些公司的股票交易中政府又可間接得利。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3通貨膨脹(4)
不僅如此,香港銀行的主要業務也是房地產貸款,因此銀行的贏利也和房地產有密切關係。香港的問題在很多方面都與危機前過度樂觀的心理因素有關。在經濟持續上升的年代,人們對於物業的信心會隨著財富的增多而水漲船高,國際遊資流入帶動房地產升值,房地產升值使得人們信心倍增。其實,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資產價格不斷暴漲,本來已蠶食香港的競爭力。香港要發揮它的金融優勢,就必須讓房地產價格降下來。
從1985年香港房地產復甦算起,到1997年房價上升了近10倍,並且在1997年到達頂點。而後泡沫開始破滅,樓價一路下跌,至2003年年中香港樓價已下跌70%左右,導致大量負資產人士產生,持有物業的市場價值已經跌至按揭金額以下,給香港經濟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這一輪週期性上漲歷時13年,下跌過程達6年,至2003年底才慢慢有復甦的跡象。
1997~1998年金融風暴的“尾巴”在香港掠過,威力無比。由於香港採用了固定匯率制度,內部成本和價格結構無可避免地向下調整,造成不少痛楚,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本地生產總值下降,失業率上升等。儘管香港經濟基本因素維持穩健,但上述形勢正為炒家營造了發動攻擊的有利條件。1998年夏天,香港的貨幣和金融市場果然受到嚴重的投機衝擊,金融體系的安全受到威脅。到1998年8月,特區政府毅然在股票和期貨市場上進行了一場具爭議性的干預行動,擊退了炒家。在這次干預行動中,特區政府購入當時市值計約150億美元的香